本页主题: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0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LS}u6\(  
nVoL7ew+  
多增一分真我 >OgA3)X  
eBFsKOtu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wI'T J e,  
etMQy6E\  
从自我做起 t3}>5cAxy  
mp*&{[XoVC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az*c0Z<pl  
% r`hW \4{  
修德 ^":UkPFCx:  
<'>c`80@\*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b(Zh$86  
DI{VJ&n66  
知羞耻 l ~b# Y&  
 SP?~i@H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G\Vn,1v  
i%_W{;e  
诚于内,形于外 A(V,qw8  
J: vq)G\F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2Nrb}LH  
iH<:wLY&J  
救世先救心 ~2PD%+e7]  
oJ734v[X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12[8   
Lp.dF)C\  
深思熟虑每句话 9AF%Y:y  
?41bZ$j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uH="l.u  
X [IVK~D}z  
问心无愧 lHerEv<ja  
O_OgTa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a> qB k})  
', ~  
入群磨练 o9\J vJk  
fm]mqO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vX1 8 ]  
_^w&k{T  
最坚强的人 K G<. s<  
(SGX|,5X7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yhm6%  
W5cBT?V  
不毁谤同道 \GYrP f$  
f$1&)1W[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O:%s;p 5  
uJ-Q]yQ  
不伤害别人 XX&4OV,^%D  
StLFq6BO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u+EZ"p;o  
^G(U@-0..  
彼此感恩、行善 B^Sxp=~Au  
,/2&HZd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W%@r   
Rax]svc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h'lqj0  
K}|zKTh:?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jRiXN %  
@*e5(@R  
何谓修行? x994B@\j+  
Fz11/sKz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IC"Z.'Ph  
VO JA}$  
福至心灵 \!LIqqX  
(vP<}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U}T{r%9  
|P0!dt7sQ  
不要小心眼 C&|K7Zp0v  
BTc }Kfae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7=c `  
)_n=it$  
步入解脱门 eWWqK9B.-  
I'`90{I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7+9o<j@@o  
unKPqc%q=n  
时时尊重他人 r[g  
]*?lgwE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Nd%Ca  
XEegUTs  
练心 Z_U4Yy'NNw  
j)ME%17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P{,A%t  
UpaF>,kM  
不散播是非 ee/3=/H|;  
v]Fw~Y7l!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9;7Gzr6A"  
@r&*Qsf|   
启发自我觉性 =kTHfdin&  
\5|MW)x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3{)!T;Wd  
 VBUrtx:  
以众人为重 n:|a;/{I]9  
&V| kv"Wwj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9>ajhFyOhX  
LLc^SP j  
苦修 _h+7 KK  
/!?b&N/d)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T\<oj%}2  
qjObu\r  
放弃忧愁惶恐 5S<Rz)1r  
U&i#cF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b(oe^jeGz  
tD*k   
不谈神通怪力 ~&?57Sw*m  
uK] -m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qV9}N-sS  
#{*5rKiL  
修学三要 /qKA1-R}4  
CBO*2?]s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4E2#krE%  
o}DR p4;Ka  
同参 4> uNH5  
T+^Sa J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R#3zGWr~  
L3w.<h  
同道 ftvu69f  
i=L 86Ks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q?^DI:`   
t>Ye*eR*`U  
圣人无梦 4#{f8  
~j>yQ%[v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fF(AvMsO  
V:#rY5X  
修行修心 ber&!9  
<THw l/a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X~UL$S;  
`*cqT  
戒、定、慧三学 whYk"N  
w[F})u]E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BYu(a  
e]nP7TIU  
四重德行 7m  ou  
"n]x%. *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TFG? EO  
"f8,9@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KTt+}-vP^  
>-\^)z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g4=C]\1  
^\g.iuE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ysZ(*K n(?  
5Q <vS"g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m5(`S  
t #Kucde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6-21 11:3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