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0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i ct])  
J&_n9$  
多增一分真我 @0''k  
? r4>"[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t+P(*u  
At;LO9T3z  
从自我做起 xmoxZW:  
P%n>Tg80M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pb,d'z\S  
DEgXQ[  
修德 $??I/6  
6u6x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QJ;2ZN,  
%]i15;{X  
知羞耻 *un^u-;  
UiNP3TJ'L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sUt1Fw.  
DY*N|OnqJ  
诚于内,形于外 MdF2Gk-9  
>$7B wO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D]>Ot68  
]4e;RV-B  
救世先救心 *4 n)  
pgo$ 61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dHF6yW  
kx^/*~ex  
深思熟虑每句话 Ny# ^&-K  
XWw804ir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RnN!2K  
Hn:Crl y#  
问心无愧 q3`u1S7Z7  
/wG2vE8e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zc(t<|-y  
j<$2hiI/?&  
入群磨练 `vV7c`K?  
2<3K3uz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7HWmCaa[  
6LhTBV  
最坚强的人 5r0YA IJ  
Bw yx c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p ll)Y  
d(K +);!  
不毁谤同道 =~gvZV-<  
6u%&<")4HP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Xa&kIq}(g  
Gw` L"  
不伤害别人 ~#/  
9BB=YnKE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y`Z\N   
d zMb5puH  
彼此感恩、行善 ry]l.@o;  
TqQ[_RKg2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qr?W%  
76SXJ9@x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11 A  
@6]JIJE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rz_f{c]-  
N>E_%]Ch  
何谓修行? >mkFV@`  
9M ]_nPY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FTldR;}(  
}B^tL$k  
福至心灵 8CE = 4  
QWU-m{@~&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u@^LW<eD  
^f@=:eWI  
不要小心眼 ig"L\ C"T  
^^Vg~){4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1Ws9WU  
eH,or,r  
步入解脱门 #;S*V"  
4z)]@:`}z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1mJ Hued=6  
h`KU\X ) A  
时时尊重他人 }a/Cro.~4  
SWLo|)@[/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0{mex4  
)}v l\7=  
练心 [Qr"cR^  
R#KU^]"(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qP;OaM CX  
Va8&Z  
不散播是非 6B-16  
9 $X-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M-p/uB]  
q(}bfIf  
启发自我觉性 ]^]wP]R_  
ce(#2o&`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N g,j#  
;}t(Wnu.  
以众人为重 $xQL]FmS  
+[P{&\d4}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wjR/o  
D{!IW!w  
苦修 v0y(58Rz.  
e(yh[7p=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rS{:  
 _4f;<FL  
放弃忧愁惶恐 hOeRd#AQK  
8ipez/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0k;!YK  
/<3UQLMa  
不谈神通怪力 +h$ 9\  
T;#FEzBz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W8<%[-r  
{b{s<@?  
修学三要 liSmjsk  
H>C=zo,oiC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qWw=8Bq  
yHGADH0B  
同参 Mfs?x a  
@@%ataUSBT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U~?q}  
;nGa.= "L  
同道 q:(%*sY>  
DrQ`]]jj7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z,lY>  
y)pk6d   
圣人无梦 he4(hX^  
$u.z*b_yy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1"g<0 W  
pFXEu= $3  
修行修心 TN.rrop`#g  
] @'!lhLi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2SH'nH  
dscgj5b1~  
戒、定、慧三学 +H.`MZ=  
<!+Az,-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YN,A )w:]  
N$DkX)Z  
四重德行 R@0R`Zs  
/mMV{[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1,~D4lD|  
w@ pPcZ>z/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Rv=YFo[B  
yr6V3],Tp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phnU^ 8  
H[gWGbPq7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Uur^uB  
]yu:i-SfP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Q/Dk7#  
ebq4g387X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6-21 11:3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