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落花谷主 2009-06-21 11:38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jo1z#!|Yw}  
AyW=.  
多增一分真我 I5Ty@ J#  
h4=mGJpm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Z%,j3O  
K}M lC}oIt  
从自我做起 `A5n6*A7  
*FC| v0D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s(ap~UCOw  
Tm9sQ7Oj(  
修德 M IyT9",Pl  
%"=GQ3u[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LDp.#d9r1  
a#G3dY>  
知羞耻 .XkD2~;  
(`_fP.Ogb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miTff[hsMa  
p-l FzNPc0  
诚于内,形于外 }D?qj3?bj  
wW8[t8%43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MslgQmlM  
4\nG Wi{2  
救世先救心 )pe17T1|  
717G CL@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yTn<5T[H  
QC!SgV  
深思熟虑每句话 3Agyp89}Q  
X$@qs9?)^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3Ijs V5a  
+V9xKhR;x  
问心无愧 -j2y#aP  
K3UN#G)U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l]#=I7 6  
GKOl{och  
入群磨练 fBh/$    
@HSK[[?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8h4]<T  
Wv9L }@J  
最坚强的人 H3`.Y$z  
r b\t0tg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F|R7hqf  
aG]^8`~>'  
不毁谤同道 bq8Wvlv04  
80 T2EN:$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Ziub%C[oV  
'ey62-^r6  
不伤害别人 ;"ESN)*|i  
~b!la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l#X6jkt  
RLL%l  
彼此感恩、行善 ;Zj(**#H  
(i1x<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bym)  
rly%+B `/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PB.'huu  
I{WP:]"Yf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12hD*,A5j  
~:U`^wtQ  
何谓修行? vdQ#C G$/  
x Gbq,~_r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1Sj_HCT  
Rg\4#9S JF  
福至心灵 )G?\{n-  
(=fLWK{8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j;V\~[I^u  
(xWsyo(4  
不要小心眼 `?WN*__["  
/':64#'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H`@x Lv*  
u0,QsD)_X0  
步入解脱门 FE^/us7r  
{^(uoB C/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IbL'Z   
~m,~;  
时时尊重他人 a~a:mM > p  
-y|']I^ &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m&D I2he  
Fw{#4  
练心 ~Dz:n]Vk/  
+F60_O `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j[FB*L1!D  
8 l)K3;q_  
不散播是非 WLw i  
z~tdLtcX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TQNdBq5I6  
M*D_p n&  
启发自我觉性 <nG}]Smd7  
|4P8N{ L>O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mAGD qz>f  
67&Q<`V1*q  
以众人为重 aXQAm$/ >  
~n) |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a~BigZ[G  
, %8)I("  
苦修 ?V+\E2  
\9tJ/~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cJ@fJ|  
);i J9+ V}  
放弃忧愁惶恐 3+d^Bpp 4  
y= f.;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O-)[!8r  
5lP8#O?=  
不谈神通怪力 B[EOz\?=m  
&{glwVKV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H{;A h  
htL1aQ.  
修学三要 z;e@m2.IM  
@&&} J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QGV#AID3XW  
J%xUO1  
同参 3fp aTue|x  
V#.pi zb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qUmSB"#Z  
^[}W}j>  
同道 =-/'$7R,  
oq,nfU A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oT1&C{  
L>E;cDB  
圣人无梦 K;rgLj0m  
dZf1iFCP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j7a }<\  
V4}jv7>A  
修行修心 |.yS~XFJS  
WHOy\j},V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nsXG@CS:  
`+vQ5l$;L  
戒、定、慧三学 [*(1~PrlO,  
fibudkg'>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q~<ZO  
Whp`\E< <  
四重德行 J?dz>3Rhx9  
(;05=DsO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q"T?  
I9aiAD0s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0g=vMLi  
kb"Fw:0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f!k#[  
LD NdHG6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5%QYe]D  
_yH">x<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PiMu,O[v  
_7';1 D  

飞天 2009-06-22 11:55
慈济大爱,佛法永存! IIXA)b!  
顶礼证严法师!


查看完整版本: [--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 [-- top --]


Powered by Lxwa © 2008 DoTFD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