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一个关于金刚经的问题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v5v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1
发帖: 54
威望: 57 点
银子: 66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10
最后登录:2008-06-28

 一个关于金刚经的问题

0
在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中 HjAQF?;V  
f}c z_"o4  
有的版本写道【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v*7lJNN.  
058+_xX  
也有的版本写道‘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 7, mo  
uI I:Y{G  
问题主要出在最后一句,虽然意思相近,但是说法差了很多。 C  +%&!Q  
第一个版本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包括地藏孝亲网、宣化上人等在内网站都是这个版本。 hd2 X/"  
第二个版本应该是错误的。但是在网上也流传很广。提醒大家注意。 yw%5W=<  
'MHbXFM  
还有个别字眼的问题,譬如‘即’字和‘则’字的使用,几个版本的金刚经相差很多。 \&p MF  
8@|rB3J  
[ 此贴被v5v在2008-05-10 06:09重新编辑 ]
Posted: 2008-05-10 05:05 | [楼 主]
清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733
威望: 1734 点
银子: 1937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93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1-02-18

 

赞叹,感谢V5V师兄的提醒,末学也曾看过多种版本金刚经,有寺院请的折版、带翻译版、有与《普贤菩萨行愿品》一辑的、有与坛经和心经为一辑的、及放生法会上结缘的大字带拼音版。网上的金刚经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多的取用。就比较了些寺院结缘阁及市场上佛教用品所请的地方的金刚经。这个问题的这两个版本,出版率及市场的发行率都好像不相上下。但不敢说分出哪个版本是正确或错误,或许慧悟的不同,不敢断下结论。但金刚经共修中诵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版本。就是第一版有排比出现的“XX,即非XXX是名XXX ”。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Posted: 2008-05-10 08:48 | 1 楼
慈心莲
级别: 爱心之星


精华: 0
发帖: 85
威望: 87 点
银子: 126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09-06-27

 

第二种是现代人加的标点。意思差了很多。
心 自性 禅 般若
Posted: 2008-05-10 16:35 | 2 楼
v5v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1
发帖: 54
威望: 57 点
银子: 66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10
最后登录:2008-06-28

 

要是能够找到古本就可以看到鸠摩罗什大师到底是怎么翻译的了。
Posted: 2008-05-11 00:00 | 3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5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下面地址是江味农居士版本,经文下面有注释,注释文字太小,我放大了发上来,希望能对讨论有帮助 +KDB^{  
h(]O;a-  
http://www.sinc.sunysb.edu/Clubs/buddhism/jgjgu.html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11 01:24 | 4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5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本经文依普通流通本为底稿,参照江味农居士之原著修改而成。若您的经文因版 c%Yvj  
本不同,在以上标注出来的变异以外,还有与上述经文不同之处,则请以上述经 s41<e"  
文为准,修改您的经文。 ep3_G\m  
/%$'N$@f  
*为了更好地说明修改的必要性,在必要的地方加注简要的说明。一般说来,修改 nBaY|  
是以唐时的古本经文作为依据的。有些地方的修改则是参照古代大德的见解予以 QZ"Lh  
修改的;有些地方的修改则是江老居士的见解。总的说来,全部修改都是依照江 xRP#}i:m  
老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为准而进行的,丝毫不搀有作者的意见。 h;^h[q1'  
5ts8o&|   
*注释中:‘唐人写经’是指‘柳书’及‘翁书’。‘柳书’,即柳公权书《金刚 ):+n!P  
经》,乃石室藏经之一,清宣统年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翁书’,清乾隆五十 tu6c!o,@  
七年翁方纲,依五代南唐道禺法师之石刻本而书者。‘智者’,指智者大师《金 (# eB %  
刚经智者疏》,清光绪三十三年金陵刻经处印。‘嘉祥’,指嘉祥大师《金刚经 &y mfA{s  
义疏》,隋嘉祥吉藏大师撰,民国六年金陵刻经处印。‘宋藏’,南宋理宗绍定 aIRCz=N  
年间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刊,亦称‘碛砂藏’。‘慧公’,指《金刚经注疏》,唐 | 3!a=  
纪国寺释慧净注。久无此本,近代义空法师获其真本,遂刊行之。‘僧肇’,指 ToCB*GlL  
《金刚经注》,姚秦释僧肇注,今存于商务印书馆影印之《续藏经》中,并无单 nC qUg_{D  
行本流通。又,为简便见,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简称‘江本’。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11 01:43 | 5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5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1)流通本作‘云何应住’,依江本作‘应云何住’。 Od^y&$|_%`  
说明:‘应云何住’是为初发大心者指明初发之菩提心应云何安住,方可令无始 (pH13qU5  
生死以来之妄想心得以拘束,令不驰散。而‘云何安住’是为已发大心者 7X2g"2\Wm  
指明已发之菩提心云何方为真正应住之所,亦即‘应无所住’是也。 )mB+#T<k-  
^uMy|d  
2)流通本作‘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依江本作‘若非有想非无想’。 =KmjCz:  
说明:‘非有想非无想’乃指三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也,岂能乱加一‘若’字 vXR-#MS`}  
也。唐时古本故无此‘若’字。 9&g//JlD  
f&js,NU"  
3)流通本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依江本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fR~_5 pt7  
说明:此句在‘不可’之后加一句断,乃江老之意见也。江老以为:须菩提早已 6QLWF @  
空有不住,岂能执空,不令‘以身相得见如来’也;亦岂能执有,皆令‘ lHV bn7  
以身相得见如来’也。故首答以‘不可’以破‘有’;次答以‘以身相得 7cK#fh"hvg  
见如来’以破‘空’也。 Jq l#z/z  
6sRn_y  
4)流通本作‘即见如来’,依江本作‘则见如来’。 Q SW03/_f  
说明:本句之‘即’改作‘则’,皆依古本而改之。以下凡‘即’改‘则’者, Ii?<Lz  
皆从此意,不赘。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11 01:49 | 6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5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5)流通本作‘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依江本作‘如来悉知悉见。’。 aM9^V MOb  
b~Y$!fc  
6)流通本作‘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依江本作‘是诸众生得如是…’。 y"]?TEd  
% rRYT8  
7)流通本作‘而实无不来’,依江本作‘而实无来’。 @rRBo:0%  
wlAlIvIT  
8)流通本在‘第一离欲阿罗汉’句后有‘世尊’二字,依江本删去此二字。 1 C{n!l  
hW~,Uqy  
9)流通本在‘于法有所得不’句后有‘不也’二字,依江本删去此二字。 gLsl/G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不也’句下皆为活句,即‘是非’、‘空有’等两边皆 ;'`T  
可说之。而下文所答乃决定义,故不应有此活句也。宋后诸经本有此‘不 oA(jtX[(  
也’二字,乃误也。 !?D PI)  
Tt `|26/  
10)流通本作‘即非庄严’,依江本作‘则非庄严’。 2Y(P hw2%  
L oe!@c  
11)流通本作‘即为有佛’,依江本作‘则为有佛’。 7Wmk"gp  
W|NzdxCY  
12)流通本作‘即非般若波罗密’,依江本作‘则非般若波罗密’。 czi$&(N0w$  
6;dQ#wmg  
13)流通本在‘须菩提’句前有‘是名般若波罗密’,依江本删去此七字。 qx18A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此分(第十三分)正是说明会归性体,故皆遣相以明性; 0F8y8s  
至‘大千世界’及‘三十二相’两段,乃兼明不坏假名。依唐人写经及智 (Q o  
者、嘉祥、圭峰三大师注疏中,亦皆无此‘是名般若波罗密’之句,当从 *Y?rls`  
古本。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11 01:51 | 7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5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14)流通本在‘世尊’句后有‘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依江本删去此十一字。 B[Fx2r`0  
<ap%+(!I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不也’乃活句,言不可以‘相’见,亦得以‘相’见之 *TfXMN ?w  
义也。既如是,则‘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之句为赘句,应从古本而 "diF$Lj  
删去。 e4b`C>>  
WogJ~N,d53  
15)流通本作‘即是非相’,依江本作‘则是非相’。 [M65T@v  
u>XCE|D*  
16)流通本作‘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依江本删去后三个‘无’字。 EoD;'+d  
ZN~:^,PO/  
17)流通本作‘即名诸佛’,依江本作‘则名诸佛’。 g>12!2}  
\EuMzb"G9p  
18)流通本作‘即非第一波罗密’,依江本删去此‘即’字。 jutEb@nog  
]OL O~2j  
19)流通本在‘何以故’句前有‘是名忍辱波罗密’,依江本删去此七字。 e%uPZ >'q  
说明:‘是名忍辱波罗密’句乃明、清人所加。以其‘非忍辱波罗密’句正为阐 8L`J](y  
明‘忍辱’必须‘离相’之意,‘忍辱’而不‘离相’,则‘忍辱’不成  )o`|t  
‘波罗密’,以其有相不成‘般若’也。若中间横插‘是名般若波罗密’ ^q-]."W]t~  
一句,文气为之松懈,义趣为之隐晦。 wS-D"\4/  
4:.yE|@h[  
20)流通本作‘即为非住’,依江本作‘则为非住’。 X!ZUR^  
mHrt)0\_  
21)流通本作‘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依江本删去此‘故’字。 z lco? Rt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菩萨本为‘利益一切众生’,加一‘故’字,则菩萨与‘ ;{[&&qMwU  
利益一切众生’反成两撅,于菩萨之本意不合,故古本无此‘故’字。 ,j>A[e&.  
2a'b}<|[(  
22)流通本作‘即非众生’,依江本作‘则非众生’。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11 01:52 | 8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5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23)流通本作‘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依江本删去此‘于’字。 15U]/?jv8  
3B8\r}L  
24)流通本作‘皆得成就不可量’,依江本删去此‘得’字。 FpN>T  
说明:此所成就之‘不可量’等功德,依江老之意,乃指成就‘荷担如来阿耨多 h)fJ2]JW8W  
罗三藐三菩提’之功德,以其已发绍隆佛法之心也。若加此‘得’字,则 3qwi)nm  
表示即以此功德(荷担如来无上菩提)尚未成就,则与上述:‘为发最上 f40xS7-Q0  
乘者说’一语不合也。详见江老之《金刚经讲义》。 -7,xjn  
Opx"'HC@G  
25)流通本作‘若善男子’,依江本删去此‘若’字。 }iZO0C  
HJWk%t<  
26)流通本作‘心即狂乱’,依江本作‘心则狂乱’。 P>n}\"z4  
M:K5r7Q!yv  
27)流通本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依江本删此‘心’字。 `1k0wT(  
说明:江老以为既发无上菩提者,当‘空’、‘有’不住,心相皆泯,故不执此 1ml>  
‘心’也。为明‘心相皆泯’之意,故删此‘心’字。后同。 = i9|lU"Va  
'0|0rwx  
28)流通本在‘何以故’句后有‘须菩提’三字,依江本删去此三字。 f|Dq#(^\  
8 :B(}Y4K  
29)流通本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依江本删此‘心’字。 V| 9<*  
KnK8\p88\  
30)流通本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依江本删此‘者’字。 n=Qz7N(M  
F7[ 55RcP  
31)流通本作‘即为非大身’,依江本作‘则为非大身’。 +PT/pybA  
j`tBki:  
32)流通本作‘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依江本删此‘实’字。 s[6y|{&ze  
说明:依唐人写经及肇公、慧公注本,皆无此‘实’字,以本来是‘实’,无须 1 ? be  
加此‘实’字。何以故?以菩萨心无分别,不执两边,皆是般若之义,本 $bSnbU <  
‘无有法’;若加‘实’字,反显‘有法名为菩萨’矣。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11 01:54 | 9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