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特色如云的念佛法门 --]

洞天福地社区 -> 你说我说他说 -> 特色如云的念佛法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4
  念佛法门,又名净土宗、念佛宗、莲宗、净宗等等,为大乘佛教八宗之一。 h#@l'Cye  
  此法门,乃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从世自在王佛为他而说的无量法门中,精选出来的无上法宝!同时,它也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一生成佛之缘熟」的众生的绝妙大法! ^+oi|y  
  此法宝既为佛所亲选,可想而知,它必精微奥妙,震古烁金,别具许多特色了! 25BW/23}e  
  的确,念佛法门蕴含无数的特色,其特色一一皆如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吸引无数世人的注目!又如晶莹夺目的宝石,令人不禁击节激赏! L~x3}o$-o  
  于此,我们谨将它如云般多的特色,合之为十二,胪列于下,愿与一切众生共享。 #HWz .Wb  
  1、易学易行 n{d}] V@  
  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美誉的龙树菩萨,作《十住毗婆沙论》,将佛教的一切法门,分为「易行道」和「难行道」二种。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功累德,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若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彼国中,成就佛果者,皆属「易行道」摄。依此而论,则大乘佛教八宗之中,唯有念佛法门,才是易行道。 Zq~2BeB  
  说念佛法门为「易行道」,因为: 7s; <5xc  
  (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无论男女老幼,一学就会,不但学富五车的学者博士能念能行,就连不识之无的愚夫愚妇也一样能念能行。 g_G?gO  
  (二)学其它的法门,要有好的师资,没有好师资,便很难有成就;学念佛法门,无需师资,只要把一句佛号念到底,自有不可思议成就。 JaKR#Y$+~  
  中国古代衡州有一个王打铁,一家四口,以打铁度日,一日不打,生活即无着落,时常自怨自艾,前世不修,今世受苦。很想修行,却不知门径。一日见有一位游方僧,便请入铺奉茶,请教修行之法。僧即教他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虽目不识丁,但弥陀圣号一学就会,从此打一下铁,就念一声佛,数年如一日。一天沐浴更衣,告诉其妻:「我今天要回去了。」妻问:「这不是你家吗?你家在哪里?」他答:「我家在西方。」其妻笑说:「那你就去吧!」过后他又依旧站在炉边打铁,高声念佛,最后说了一个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完偈就站着往生去了!其时,异香弥漫,天乐鸣空,众所共闻。 lyI rO"o  
  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四个字,像王打铁那样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学就会,而且其成就实比现代许多没有念佛的学者博士还大得多呢!他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而许多没有念佛的学者博士、诺贝尔奖得主,却依然还在此五浊恶世,大搞六道轮回。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4
        其实,念佛法门,有难有易,本来有下列四种之修法: m4 E 6L  
  (一)实相念佛。即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亦有亦空的中道实相至理。这种修法跟禅宗没有两样,是念佛法门中最难修的一种。 <$UMMA  
  (二)观想念佛。在《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中,便有十二观都是说观想念佛,因其广阔细微到难以想象,不是心粗虑杂的末法众生,所能忆持。 (S5'iks x  
  (三)观像念佛。在《观经》十六观中,只有第十三观述及,其它佛在《般舟三昧经》中有讲到观像念佛的修行方法,但也因境细心粗,不是我们所能做到。 mt fDl;/D  
  (四)持名念佛。持名就是念佛名号,这是《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所说的修行方法,《观经》到最后一观也说持名念佛,可见三经都宣扬此法门的。因持名念佛,不论男女老幼,识字不识字,出家在家,聪利愚钝,「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没有一个人不会念,所以在四种的念佛中,它是最容易、最简单和最受欢迎的一种念佛了。 ~W5 fJd0  
  其实佛早就预知,末法时期,众生障深慧浅,观想不能成就,观像也极之不易,所以才为众生「量身定制」了此简单易行的持名念佛法门。古今中外,单凭一句佛号而成就者,比比皆是!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4
      2、稳当方便 {zbH.V[  
  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要数最稳当、最方便的法门,可以肯定的说,非念佛法门莫属。因为: ji A$6dZU  
  (一)只要一心念佛,即常为十方诸佛之所护念,又常为佛光之所注照,自然不会有错入歧途,或中途着魔之事发生。故净宗二祖善导大师说:「余门修行,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 %|SbZ)gcQ  
  (二)修学别的法门,未必一生能成,万一修至半途,寿元已尽,则来生便有「隔阴之迷」,忘却前世所修,等于前功尽废;而修行念佛法门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来接引,往生极乐,位居不退地,果证无生忍,自可一生成佛,直趣无上菩提,自然没有「隔世多昧前生」之事发生了。故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师说:「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宋代的永明禅师着《四料简》,也极力劝人念佛。 Mu Z\<;W$  
  (三)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方便之至。如行时,可以一步一弥陀,或一步念一个字;住(站)时,身体放松,正是念佛的好时节;坐时,不管双盘或单盘,或跟平时一样的坐在椅子上,都可以念佛,坐的时候念佛,最容易入静、入定;卧时,亦可念佛,惟不宜出声,因出声不合律仪,只可在心中默念,最好与呼吸配合,呼时或吸时念,悉听尊便。 En5Bsz !  
  (四)现代的人,生活紧张,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于学习。念佛法门的最大方便处,就是不妨碍工作和学习,在任何不用思考的时候,都可以念佛。净宗八祖莲池大师便说:「拈匙放箸,口口不离;举足动身,步步踏着。何得埋头食饭,空过一生?玩水观山,徒劳万里?」中国唐时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曰:「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还有一位古德说得好:「终日跑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识,别有一天堂。」这些古德的话,在在显示,穿衣、吃饭、旅行、娱乐、工作、学习,甚至小便、大便,都可以念佛,实在是太方便了。 jJ55Az?t:  
  稳当,可以使人在修行道上,不会出错,高枕无忧;方便,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行,与道须臾不离。像这样的法门,的的确确乃末法时代障深慧浅的众生的首选!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4
      3、二力兼有  二力者,自力和他力。自力就是我们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他力就是弥陀愿力的加持。 r2""p  
  修行别的法门,纯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须把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有八十八品)和思惑(即贪、瞋、痴、慢、疑,共有八十一品)统统断得一乾二净,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门,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见思惑虽未断,亦可仗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 Oq+C<}eg  
  一个懂得在八万四千法门中,选修念佛法门的人,必是一个有福有慧的人,因为他懂得借用他力。这好比现在住在城市中人,若欲登百层高楼,聪明人必舍楼梯而搭电梯,如果有人舍电梯而走楼梯,你说此人是不是笨伯? ~p'/Z@Atu  
  我们平日念佛,栖神净域,便能与佛的清净八识所显现的净土,气分相投,而寄生其中。这种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它虽然没有大海的功能,但若将之倒入大海之中,它立刻就能产生与海水一样的作用,同一咸味。这便是以我们现前之一念,投入如来性海的便宜处。于此亦可见,他力之大,实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 p@cPm8L3  
  但他力虽大,尚须自力配合,才能发挥它的力量,譬如我们乘车去远方,虽然我们是靠车子运载我们去,但是我们自己不上车,还是去不成。明乎此,则大家修念佛法门,虽说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给我们依靠,仍须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5
      4、成就快速 F<'g6 f  
  念佛法门的最大特色,就是能使人于此生中,往生极乐,也于此生中,成就佛道。 %}j/G l5  
  于此生中往生,《观经》里说,下品下生,临终十念,即得往生;《无量寿经》中,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生,十念称名,即得往生;《阿弥陀经》中,执持名号,七日亦得往生。 diTzolY7  
  宋朝有一位莹珂法师,他自知自己是个破戒造业的和尚,死后必定堕落,于是请致同参,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参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可免恶报。他即关起房门,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专心念佛。终于感得阿弥陀佛现身,对他说:「你尚有阳寿十年,到时再来接你。」他说:「我业障深重,再过十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业,决定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佛去。」佛见他意志坚决,就说:「好!三天后我来接你。」他很高兴,打开房门告诉众人,三天后往生,众皆不信。时间到了,他要求僧众为他助念,众僧见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请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钟,他告诉大家:「佛来接我了,我要走了!」说毕即往生去了。 ShCAkaj_  
  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即能蒙佛亲来接引往生,此可证明佛真的如经上所说:「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亦足以证明念佛法门的确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愿往生。 s)]|zu0"Ku  
  于此生中成佛,亦有佛经作根据,弥陀第十二愿:生我国者,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 HO' ELiZ_q  
  一般来说,凡夫成佛,都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即佛位)。论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一兆计之,一阿僧祇劫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一大劫又等于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而且,这是从十住中之第一发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内。可见从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 /3Se*"u  
  但我们读《阿弥陀经》,知道阿弥陀佛成佛迄今只不过十劫而已,以十劫来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经中说在极乐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一生补处」乃指一生补处菩萨,亦即等觉菩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短短的十劫当中,竟有无可计数的人已在极乐世界成为可以继绍佛位的等觉菩萨了。 {tWfLfzU  
  《观经》即清楚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开;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证入初地。这是下辈的往生者,至于中辈及上辈的往生者,时间就更加的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证无生法忍,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 R?l>Vr  
  众所周知,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教主毘卢遮那佛的二胁士,是等觉菩萨的身分,但他们还要念佛,发愿生西,为什么呢?因为在极乐世界成佛十分迅速,其它世界不能相比啊! u;=("S{"0  
  总之,有了念佛法门,谁想成佛,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5
5、普契众机 r43dnwX  
  念佛法门,自古就有「阿伽陀药」之美誉!因阿伽陀药能普疗众疾,而念佛法门亦能普度众生。 .Ta$@sPh}  
  它之能普度众生,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众机,适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It]CoAo+  
  蕅益大师是净宗的第九代祖师,他所著的《弥陀要解》,在佛教界里极具权威,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师对之推崇备至,曾说: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阿弥陀经》作批注,亦不能超出其上。老人家甚至肯定这部批注,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没有私毫的错误。蕅益大师就在这本《要解》里这样强调:「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K:.*sAa  
  他所说的「收机最广」之「机」,指的就是根机、程度,世人的根机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禅宗专接引上上根人,教下如华严、法华接引上、中根人,其它之经论亦以专度某一类之人,唯独念佛法门,接引各种不同根机的人,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普度,实在不可思议。 anl?4q3;9  
  蕅益之前有位莲池大师,他所著的《弥陀经疏钞》,与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及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都是研究净土宗行人非读不可的名著。这位莲池大师另外有一篇「普劝念佛文」,可以作为念佛法门「普契众机」的最佳脚注。其文说:「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oxGOn('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tM@TT@.t~  
  若人贫穷,家小累小,正好念佛; ](T*f'LN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ss,6;wfX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I]:Y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k^g:l1  
  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 A;2?!i#f  
  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D}3E1`)W  
  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DVpqm6$ Q  
  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F~* 5`o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d,SI[c%e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J1Jn~  
  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Mb$&~!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 0|4XV{\qT$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_-z m)F7  
  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 vLkZC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 C9bf1ddCW&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V$:v~*Y9  
  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 0eUsvzz 15  
  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XG@L  
  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e%UFY-2  
  看了上面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会明白,世上无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门也适合一切的人了。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5
6、现生获益 ZEApE+m  
  人类是现实的动物,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不是要等到将来往生西方之后,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答案是:今生念佛,今世就能获得其利益。 (?J&Ar0  
  今世就能获得什么利益呢?其范围太广泛了,不胜枚举。兹举十例,以概其余: _jnH!Mw  
  (1)佛光注照 eb+[=nmP  
  《观无量寿佛经》不是说佛「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吗?只要你念佛,必为佛光之所注照,终身安乐! {)k}dr  
  (2)诸佛护念 uFECfh  
  《阿弥陀经》的本名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凡持诵此经,或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诸事迪吉,一切呈祥! iL5+Uf)E3  
  (3)菩萨护佑 501|Y6ptl  
  《无量寿经》说,念佛的人,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萨在其左右。这样当然逢凶化吉,消灾免难了。 [qid4S~r,&  
  (4)人天爱戴 ]LP&v3  
  《无量寿经》还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莲花,微妙香洁,人人爱戴。以之比喻念佛的人,就像白莲花一样,到处受人欢迎、爱戴。 vH7"tz&RIp  
  (5)消除业障 srC'!I=s>8  
  念一句阿弥陀佛,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重罪都能消灭,则我们日常遭遇的业障,自会重者轻受,轻者化为无了。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因为发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慈云灌顶大师说,世人业重,所有经忏不能消除者,凭一句佛号便能消除。我们若想消业障,灭罪业,不必求其它经咒,念阿弥陀佛就够了。 TQnMPELh"  
  (6)解怨释结 h^[K= J  
  念佛的人,心地慈祥,自然不会与人结怨作怼,即使过去已结的怨仇,也可藉佛愿力威神,化戾气为祥和。 mtJI#P  
  (7)止息恶念 [nflQW6  
  凡夫的心,妄念纷飞,而所起的念头,大都善念少而恶念多;念佛的人,因为一心念佛,自然恶念不生,善念增长,功德无量。 r$.ek\D5  
  (8)调伏妄心 ~W`upx)j  
  莲池大师说:「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可见六字洪名,是「一念治万念」的无上妙法,也是医治妄想的持效药,果能一心念佛,则妄想分别执着,可以一扫而空,还你清净本然的本来面目。 xJZbax[  
  (9)福至心灵 IURi90Ir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口里念佛,日久功深,罪灭福生,福至心灵,心想事成。 "4L' 2w+  
  (10)三业清净 +KD~/}C%-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是意业清净;口中念佛,是口业清净;身不妄作,是身业清净。一个人若能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那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去佛不远矣!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5
这里再说几个历史故事,以资证明念佛有功夫的人,自能与佛发生感应道交。 FtE%<QHt  
  ●明代的莲池大师,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发生亢旱,村民请他祈雨,他说我只会念佛,不会求雨,但在众村民的坚请之下,他敲击木鱼,率领众人,绕田念佛,未几雨即倾盆而下,众皆惊叹。 {]|};E[}m  
  ●隋代的南岳慧思禅师,虽是禅师,但求生净土,夜梦阿弥陀佛与之说法,从此聪辩过人,讲经说法,度人无数。 =|uX?  
  ●宋代的永明禅师,笃志西方,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由是辩才无碍,下笔万言。 c< \:lhl  
  ●宋时秀州有一个出家人,常念阿弥陀佛为人治病,愈人无数,人皆称之为活佛。时人川西的刘净密老居士(后来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弥陀佛法水,为人消除病苦,异常灵验。 n;!t?jnf.  
  其它,诸如念佛明目、念佛免死、念佛愈疾、念佛却鬼、念佛免难、念佛荐亡等等,此类事迹,罄竹难书,若将之搜辑起来,可以编写成许多部数寸厚的巨著呢! =;c? 6{<1  
  佛法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能使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使人获得最圆满的智慧和人格,至于神奇的感应,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已。 kGX`y.-[  
  虽然念佛的目的,不在于追求感应,而在于求生西方,可是只要我们虔诚地信佛念佛,必然会改变气质、人格升华、逢凶化吉,和充满欢喜等等。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6
7、带业往生 U7 Z_  
  所有一切法门都说,人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唯独念佛法门却说,不必断见思惑,也可带业往生。 3LX<&."z  
  从前有位国王,向一位法师请教: '&s:,o-p  
  「念佛人真的可以带业往生吗?」 SAXjB;VH6  
  法师反问国王:「大石头放在水里会沉吗?」 c+-L>dsss  
  「必沉!」国王答。 0 UlaB sv  
  「要大石头不沉,可能吗?」 .$S`J2Y  
  「不可能。」 5/Swn9vwl  
  「如果将大石头放在大船之上,然后载到很遥远的地方去,这样能吗?」 N6yqA)z?;  
  国王恍然大悟,点点头。 7kG >s9O  
  这段问答是启示我们:众生造恶业,必然堕落于三恶道,就好像大石头放在水里必沉一样;但如果念佛,业虽重,但可仗着弥陀愿力威神的加持,得生极乐净土,就好像把大石头放在大船之上,可以无远弗届一样! k,b(MAiQ0  
  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此法门虽说可以带业往生,但是只带往昔所造之业,不带今生念佛之后所造之业。若有人以为可以带业往生,遂咨意造业,完全依赖于佛,自己不必修行,那就搭错线、会错意了,倘若如此,堕落于三恶道都有份,更遑论往生了。 UGr7,+N& w  
  带业往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古时有一人,名叫张善和,一生杀牛为业;一日病危,将欲命终,见群牛都来索命,有的以角挑其眼,有的以角刺其胸,又有的以头撞其背,或以脚踢其身。他感到十分恐怖,即吩咐其妻请僧救度。其妻请僧到来,立刻告诉善和:「这是你今生杀业太重,才有如此现象,只有一法可以救你,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为你解冤,可以令你脱苦,现在请你随我念佛。」僧即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善和合掌胸前,也随僧念佛。甫念数声,善和说:「牛已经去了!」僧劝他再念,求生西方。善和一一依僧之言,过不多久,高声说:「佛来接我了!」最后念佛而逝。 %,>> <8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我们多生多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其情形犹如被三军重重包围,唯一的办法就是突围,凭念佛功夫,可以带业往生,可以冲出重围。 (q3(bH~T)  
  念佛之所以可以带业往生,因为它可以化「业力」为「愿力」,业力虽不可思议,愿力更不可思议。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6
8、决定往生 vZ$uD,@;.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曾发四十八度生大愿,其第十八愿说: Fi(_A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PX(Gx%s|  
  这是说:称其名号,虽只十念,亦能往生。 0(- 'L\<>x  
  第十九及二十愿说: H9nZ%n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IN`05Q  
  这是说:凡发愿欲生其国者,临终必来接引往生。 bIe>j*VPh@  
  又第二十一愿说: w.J2pvyB  
  「我作佛时,十方诸佛,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JTl 37j  
  这是说:凡作善事之后,若将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必得往生。 Qe]@`Vg  
  由阿弥陀佛每发一愿之后皆说「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这是向世人保证:不管您是持名念佛,或发愿求生,还是修诸功德回向,必定往生。 t'0r4&\  
  唐时善导大师(据传乃阿弥陀佛之化身),更直接了当的说:「万修万人去」。综观佛教历史,真的,只要真修,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QoI@/ jLj  
  如何证知一个人决定往生呢?决定往生者,临终必有瑞相,诸如:1、心不颠倒(没有恐惧、挂碍);2、预知时至;3、净念不失(即心中一直欣向净土,厌离娑婆);4、洗漱更衣(临终时会先盥洗、漱口、更衣);5、自能念佛(自己能出声念佛或在心中默念);6、端坐合掌;7、异香满室;8、光明照身;9、天乐鸣空;10、说偈励众。如果具足以上十种瑞相,那当然生品必高,但只要具有其中一或数种,亦决定往生。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6
9、九品往生 Y( D d7`c  
  念佛法门,常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九品往生」。 rb&^ei9B  
  九品者,念佛人的智慧功德,有深浅的不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辈。在三辈中,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也就是九种的品类的意思。不管哪一品,皆可往生。 \L6U}ZQ2V  
  由于往生的人有九种的品类,所以所托生的莲花叫做「九品莲花」,所往生的极乐世界叫做「九品净土」、「九品净剎」、「九品安养」或「九品莲台」,所修的九种净行也叫做「九品行业」,阿弥陀佛更号称为「九品觉王」。 #`v`e"  
  修怎么样的因,就得怎么样的果,谁想知道自己将来的生品高低,只要看你现在所修的「九品行业」是属于哪一种品类,就可预知其消息了。《观无量寿佛经》指出: Og" 50-  
  上品上生者:生前须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还要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愿生彼国,命终即得往生。 y|iZuHS}  
  上品中生者:不一定要受持读诵方等经典,但要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命终即得往生。 +JBhw4et;.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命终即得往生。 /]<0`nI.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命终即得往生。 9= \bS6w*  
  中品中生者: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命终即得往生。 duV|'ntr  
  中品下生者: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极乐国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已命终,即得往生。 9?bfZF4A=  
  下品上生者: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即得往生。 E^#|1Kpq  
  下品中生者:生前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死后应堕地狱,命欲终时,狱火煎迫,遇善知识,赞说弥陀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闻已除八十亿劫重罪,狱火化为清风,吹诸天花,花上化佛来迎,命终即得往生。 k s sXi6^  
  下品下生者:生前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地狱,临终遇善知识,说法教令念佛,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念念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即得往生。 4D9l Za}  
  由上面所说九品往生的情形来看,上三品之往生者,乃悲智双运之菩萨;中三品之往生者,乃缘觉声闻之圣众;下三品之往生者,便是我们这些带业往生之凡夫。 F)5QpDmqb  
  再者,九种品类的众生都可以往生,可见念佛法门,的的确确,彻上彻下,无所不宜,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不管是谁,只要听到念佛法门,能信,能愿,能行,即属「缘熟众生」,即有资格往生,不退成佛。 qmO Gsj`#  
  念佛法门可以九品往生,这为世人敞开了超凡入圣之大门,而且下下品往生,也胜过三界之最高天!也因此,有许多世人,以得少为足,常说:能下下品往生,就够了!对此,净空上人时常苦口婆心的教诫世人:「念佛要求上品往生,千万不要说,我下品下生就可以,这个志气未免太劣啦!上品上生生不了,还有中品可持;假如下品下生去不了,就完了!这一生不就错过了吗?所以一定要把品位拉高,达不到中品,下品确实还有分;千万不能定得太低,太低就没有把握。」世人应紧记上人的教诫为是。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7
10、活着往生 241YJ  
  往生是「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莲花化「生」,但许多人都把神圣的「往生」当作「死」的代名词,那是指鹿为马,颠倒是非,大错而特错! t*e+[  
  为了证明「死」与「往生」有实质上的不同,我们要举一个实例,就是:死的情形,凄凄惨惨戚戚,所以许多人都怕死;往生的情形,正与此相反,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盛大的庆典能与之相提并论或更隆重的了!《观经》里说: vy@;zrs  
  ●上品上生者: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无数菩萨,至行者前。同时,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行者见了,无限欢喜,自己见到自己的身体,坐在金刚台里,跟随在佛的后面,好像一弹手指那么短的时间,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noh3mi  
  ●上品中生者: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与千化佛,同时都伸出手来,握着行者的手。行者见了,自己看见自己坐在紫金台里,像转一个念头的短时间,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i ZY\t  
  ●上品下生者: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花,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同时伸出手来迎接他。他就见到自己的身体,坐在金莲花里,跟随在佛的后面,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w&`gx6?-na  
  ●中品上生者: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念佛人一见佛光,心里非常欢喜,自己看见自己的身体,坐在莲花里头,双膝跪在地上,合掌向佛行礼,在头还没有抬起来的短时间,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m{(D*Vuqd  
  ●中品中生者: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上,当莲花合拢时,行者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OQ W#BBet@  
  ●中品下生者:命欲终时,遇到善知识,向他细说极乐国土种种的快乐,和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行者听了之后,随即命终,譬如像身强力大的人,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间,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tN";o\!}  
  ●下品上生者:阿弥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接行者。行者看见化佛所放的光明,遍满其室,心里非常欢喜,他就坐在宝莲花里,跟在化佛的后面,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5|S| HZ8G  
  ●下品中生者:命欲终时,因生前造作诸恶,故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好在遇到善知识,为他演说阿弥陀佛的威德、光明、神力,他听了之后,立即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地狱猛火立时化为清快凉爽的风,吹来无数天花,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他,像转一个念头的时间,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f![x7D$  
  ●下品下生者: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恶,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像这样的人,应堕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里,经历多劫,所受痛苦,无穷无尽。这样愚痴的人,临命终时,碰到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他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要他以极真诚恳切的心来念佛,具足十念,念念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到金色的莲花,像太阳一样,停在他面前,只有像转一个念头那么短的时间,他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burEo.=  
  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况之后,你就晓得往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也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绝对与死不同。是故许多人视「往生」等同于「死」,那是有眼不识泰山,把「宝」当作「草」,贻笑大方。 a5L#c=  
  除此之外,往生还有比上面所说的盛况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许多世人由于种种原因,从这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去,当移民时,是活着去,不是死后才去;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移民,因为这个世界太苦了,很难修行,成佛不易,所以大家决定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当往生时,也是活着去,不是死后才去。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7
昙鸾大师是后魏时代的人,少年出家,因病而感人命危脆,旦夕无常,想学神仙不死之术,遂到江南去找陶隐居,恳求仙术。陶隐居给了他仙经十卷,欣然而返。途中至洛下,遇到三藏菩提留支,便向留支请教:「佛法中有不死之法,胜过这些仙经所说的吗?」留支告诉他:「世上哪里有长生不死之法?纵然得到长命,暂时不死,最终还是要六道轮回,这有什么可贵?要论真正的长生不死,就是佛所说之道。」随即送他一部《观无量寿佛经》,并说:「学里面之法,就不会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也不会再在六道之中轮回,寿命之长,恒河沙数劫量,都不能相比,这才是佛教所说的长生。」他听了非常欢喜,即把仙经烧掉,立志专修专弘净法,求生西方。晚年还感得龙树菩萨现身对他说:「我就是龙树,久居净土,你是同道,故来相见。」 /o+, =7hY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7
11、毕竟不退 '1=/G7g  
  《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什么东西不退转呢?一、位不退,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依莲花化生之后,即永不退堕于三界六道;二、行不退,三界的见思惑既落,尘沙惑亦破,得生方便有余土,进趋佛果,即永不退堕于同居土;三、念不退,破无明,显法身,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如来寂光,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亦即诸佛究竟圆满之菩提)。 Ai(M06P:h  
  根据一般经论所说,要修到十地法云地的菩萨,才能圆证三不退,但《弥陀经》说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圆证三不退,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mL18FR N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所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还能使念者、闻者,皆得「毕竟不退」。听过佛号,他的阿赖耶识中种有阿弥陀佛名号的种子,所以临终才会念佛。若无善根,即不能临终要其妻请僧救度,亦不会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弥陀名号,一历耳根,真的如吃小金刚,永世不化啊! roj/GZAy"  
  一句佛号,能令人毕竟不退,这就为我们制造了许多自利利他的机会,如平日与人见面,念一句「阿弥陀佛」,既可代表问候与祝福,同时还可为他人种下将来必定得度的善因,自他两利,何乐不为?

清净妙莲华 2008-06-12 18:18
12、暗藏道妙 zd>[uIOR  
  释迦牟尼佛曾劝其父王:「行念佛三昧,称是功德,有无量深妙境界,不可思议,为一切三昧中王!」可见念佛法中,含有甚深学理,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 e%(zjCA  
  这个法门,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其实暗藏道妙,诸如: 1K0 9iB  
  ●念佛念到由「事一心不乱」而至「理一心不乱」,即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境界。 zP rT0  
  ●念佛人的心念佛,佛也念众生,即密宗所说的「三密相应」。 [)Xu60? Q  
  ●念佛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及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律宗所说的「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p^5B_r:  
  ●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就是天台宗所说的「止观」中的「止」;每一句佛号,每一个字,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观」。 E J q=MP  
  ●不管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此即《华严经》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至理。 ruB&&C6)v  
  ●念佛人都摄六根,令六根对六尘时,意识不起妄想分别执着,此即唯识宗所说的「转识成智」。 6\OSIxJZ F  
  ●一心念佛,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时,即是般若宗所说的「空有不二」境界。 3(E"$Se,f  
  蕅益大师真不愧为一代宗师,他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致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g0cCw2S  
  要不是大师点出,我们还真不知道在一句佛号里,竟然具备百行,统摄万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其中!至此我们也才明白:持佛名号,若论行事,愚夫愚妇,都能做到。若论穷理,等觉菩萨,尚未彻底,真的是「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究竟」。 |K aXek  
  有人曾经说过,这一句佛号是斩群邪之宝剑、破地狱之猛将、照黑暗之明灯、渡苦海之慈航、出轮回之径路、脱生死之良方、成佛仙之秘诀、换骨髓之神丹。非常贴切的把弥陀圣号之无穷妙用都一一的点将了出来了。 b;9v.MZ4>g  
  知道了念佛法门具有如斯众多之特色,和在一句佛号里便具有无穷无尽的妙用之后,你能不「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和死心塌地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吗?

清凉 2008-06-13 12:28
南无阿弥陀佛

清凉地 2008-06-14 17:16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查看完整版本: [-- 特色如云的念佛法门 --] [-- top --]


Powered by Lxwa © 2008 DoTFD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