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733
威望: 1734 点
银子: 1937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93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1-02-18

 新读金刚经

0
                          于  心  无  住
 
    一切经典,全是前人总结自己修行的经验,慈悲布施留给后学参考的。金刚经也是如此。释迦牟尼为了方便后来人修行不走弯路,将自己成正果之经验,用文字最大可能地将自己的修行经历描述出来。也是为后来人着想。但是在这里,就必须有信这个基础。否则,金刚经对不信或者怀疑者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信且深信,无任何怀疑,完全接受,这是看金刚经的基础。有了信,才可发出心入心,出者不住色相,入者明心见性,心者佛也。你就已经与佛起缘,而得最基本的善。这样在进一步,在你深信后,去读他,并且在看文章后,心开始清净了,你又得到世界上最宝贵的福德,善是修行根,福德是修行母。善非分别善恶之善,是信之善,心之善。福德非功名利禄,乃离妄想执着,现一心清净自在,度一切苦之福。

    但是,读经,万不要把经书看着是修行的根本,他只是别人经历的文字描述而已,他不是哲学,也不是方法论。所以我们不要对其进行理论和概念化。金刚经对修行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在修行时,见一切相为非相,无住而生其心。其他所有文字全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如果我们看了以后,在心里得到了修行的一套理论或者什么概念,那我们已经背离了释迦牟尼的意愿了,因为我们已经住文字相了。有住就不自在,就被文字缠剥,法相已经在你心产生了。你就不是你而是法了。无得,才无有恐怖。有了法相。你就在心理上时时要对照分辨,看看自己是在按照这样的做了,还是不按照这样的做了,就有了恐怖了,对了你就高兴,不对了你就害怕。这些就是把经书理论概念的结果。

    我们看经,只须在心去悟去觉,悟什么呢,悟自己的心无住而生,觉什么呢?觉自己心无住而修。与经书不起空相也不起实相。这里我们就要观释迦牟尼的修行经历了,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对他的修行经历一不了解,就无法觉悟他在说什么,更无法顿悟修行真谛。释迦牟尼求过梵,也修过瑜珈,还做苦行比丘。但是,这些经历结果却没有让他觉悟,为什么啊?就是因为这些修行的有住了,有求了,有得了,有能所了,法相威严了!所以什么性命双修,什么密的,什么禅的等等,可以说全不是究竟。一切有为法,如梦如泡影,如露如闪电。

    但是现在新的问题来了,因为觉悟还是为啊。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觉而不觉,那么如何才可以这样呢?在《愣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有很好的说明。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成就的。

    他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自己的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声音流浪,不跟声音跑,无住声流,能闻者自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

    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动者自动,静者自静。我们只静静地看着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

    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

    再进一步,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时候功夫已做到能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

    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此时身体的麻、疼、痒等等现象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着,非但不能见性,还有着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明,也须照破它。

    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着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一着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禅宗呵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所以空也须消灭掉,进一步才能达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才能见到本性。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也没有,那是我们在做三摩地时的无住,而在生活里,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不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与生活里无住,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所以我们修行其实就是于心一任无住,其他无任何良方密法。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Posted: 2008-12-23 13:54 | [楼 主]
净悟禅香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73
威望: 74 点
银子: 85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317(小时)
注册时间:2008-11-06
最后登录:2009-09-04

 

顶礼金刚经
南无阿弥陀佛!
Posted: 2008-12-24 13:23 | 1 楼
菩提树枝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宣传大使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364
威望: 367 点
银子: 495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139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0-10-08

 

顶礼金刚经
南无阿弥陀佛!
向心觅佛!成就心佛!
Posted: 2008-12-25 21:54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文章影视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