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佛学问答(2)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佛学问答(2)

0
问:学习佛法的初步入门书籍为何? ` jUn  
答:学习佛法初步入门书籍,各有因缘不同,难可定说。但就平妥简易者言之,应先读《普贤行愿品》、《观音普门品》、《阿弥陀经》、《药师经》,然后再及其他经论。 &P+cTN9)  
@~N#)L^  
问:学佛之最高目的,在求入无馀涅槃,既舍其身,复舍其智。如是不受后有之永灭,岂非等于永死乎?又阿赖耶识,亦名无没识,永劫不灭。何以长期苦修,以求灭乎?    =)I{KT:y  
答:学佛之目的在成佛入大般涅槃而非入无馀涅槃。入无馀涅槃,乃小乘人之方便。自以为永灭不受后有,实则不受后有乃不受三界果报分段之有。及既入之后,方知不能永灭。仍须回小向大,再修菩萨行而趣佛果。 QM_~w \  
永灭非永死,盖死乃对生而言。有死必有生,犹长短之相待。无生之死,不得名之为死。名曰寂灭。 >XZq=q]E!  
阿赖耶识含藏业种,永不丧没,故受生死轮转。修行者对治此,既无所藏业种,亦失能藏之名。乃转名无垢识。生死果报,永不复受。名为大般涅槃。而十方应化,无穷尽也。 &Y#9~$V=  
g)p[A 4  
问:盖闻孔圣布道,以入世为宗。规心处世,六经兼载。如来一法,多治心之旨,其意在普度众生,非兴一家之学已也。而举止进退,于社会心理,影响甚大,为做人之不可忽者。净行品所载,多言出家人,今之学禅者,其形容举止,仍本儒礼。不悉释法,于此何以无所发明? D 3HB`{  
如来垂法论妙觉真谛,故所言念苦空无我,亦当为万世永则。窃以若众生皆至无知无求之境,则人类之进化,必趦趄不前。亦岂唯心之极,遍于众生,即为理想之世界耶?斯理何从,伫闻钧诲。 Bkz   
佛法中言因果循环报应之说,固为至理。然此说施之于一世则可,若前世为恶,今世出生后,已全然不能记忆,其意识上纯然良知,何得再施以果报?若谓其灵魂前后不灭,则此灵魂本身,系无知无感,然则又何以异于偶然报应乎? EhVnt#`Si  
答:一、为学必有阶渐,由世间善而后出世,由出世而旷济,此自然之则。儒教礼守,实为至善,乃圣人顺乎人情,本乎道义所制作。佛教徒之行事,又岂背乎道义,逆乎人情耶?不过于儒教礼法之上,更加出世旷济焉耳。 92tb`'  
二、佛教令人皆至乎无知无求之境,而知求未尝废也。所谓般若无知无不知焉。至于此极,人类进化,方臻美善。又何趦趄不前之足忧? dl;A'/(t  
三、若就良知而言,不但今生即前生,正为时其良知如何尝失,所以佛教之众生佛性破烦恼而不染。至于业报问题,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性之不改,如地之不变。善恶等报如瓜豆之不得,瓜豆之中,更无主宰者。所以业报,只是业报,而无灵魂。世人灵魂之说,乃虚妄之谈。佛法认为只有因果,而无灵魂也。 ftH 0aI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25 16:38 | [楼 主]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问:北方风俗迷信最深,凡与儿女定亲,必须配命,嫁娶必须择吉,葬事亦择吉安葬,又院中修造动土,必须看历书上年神方位趋吉避凶等说,三煞太岁凶恶无比,毫不敢犯。既皈依佛,上列数种可否从俗? 0_EF7`T  
答:星命占相,乃俗谛中因缘果报当然之事实,但非具足权实智慧辩力者,不能精悉。所以经中云:九地菩萨方能以此等方术利益众生,而比丘若以方术谋衣食者为犯戒也。在家人对于儿女婚嫁居宅葬地,为求安乐计,亦须依据历算以趋吉避凶。但应知此等术只为福利之缘,而非福利之因。若因中造定恶业,纵遇明师,亦必误失而招灾。若因中造定善业,纵遇庸师,亦能洽当而致福。故于星命占相,不可拘迷,聊尽人事而已。又若明知历命大凶,而故意犯之,亦非知命人所应作也。 iQF}x&a<  
{;E/l(HNI  
问:佛徒对于诸家通书及日历上之一切宜忌,可否采用?古人留此通书,其心是否利人? s*f.` A*)  
答:古来创立通书历算等,皆是得道仙人,或有大权示现,以利众生。但行之久远,多失其真。况其用只在世俗事上,于佛法修行并无直接关系。是故佛徒对于世事,亦不应背乎俗谛,乃尽人事,只不必拘执耳。所要者清净信心至诚皈依三宝,以大慈悲修行十善,至于人事方面,量宜处置可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25 16:39 | 1 楼
清凉地
物来则映,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283
威望: 1287 点
银子: 1681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271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1
最后登录:2010-12-31

 

嗯!师父讲的真好!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Posted: 2008-05-26 13:35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