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 4» Pages: ( 3/4 total )
本页主题: 陈鼓应:耶稣新画像──圣经的批判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二六) \  {` `r  
  摩西为了加强管理,于是在一个浓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夕,借神意向人民颁布诫律。 bnHQvCO3$  
  「众百姓见雷轰、闪电、角声、山上冒烟,就都发颤,速速地站立,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上帝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因为上帝降临是要试验你们,叫你们时常敬畏他,不至犯罪。于是百姓远远的站立。摩西就挨近上帝所在的幽暗之中。」(《出埃及记》20章18至21节) }Q&zYC]d  
  摩西颁发十诚,选择了西乃山(Mount Sinai)那宏大严峻的景色作背景,疾风暴雨,极备恐怖的气氛。就在人心惶惶的境况下,摩西乃假借耶和华的威吓,使人民立约受诫。 1BK!<}yI{  
  (二七) (k/[/`3ST  
  耶和华和摩西所宣立的律例中,首先建立了奴隶制度。整部《圣经》不仅承认奴隶制度的存在,而且还给奴隶套上各种的伽锁: -< D7  
  (1)要给奴隶作记号──「带他到门前,靠着门框,用锥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远服事主人。」(《出埃及记》21章6节) & mwQj<Z  
  (2)如果奴隶在主人家中结了婚,生了子女,将来他要离开主人家时,不准把妻子和儿女带走,「他要独自出去。」(《出埃及记》21章4节) ]^j:}#R  
  (3)把婢仆视如产业,传之后世,亦为子孙的产业。一个人一旦沦为婢仆,就世世代代永不得翻身。 5x856RQ'  
  「你的奴仆、婢女可以从你四围的国中买,并且那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和他们的家属,在你们地上所生的,你们也可以从其中买人,他们委作你们的产业。你们要将他们遗留给你们的子孙为产业。要永远从他们中间拣出奴仆。」(《利末记》25章44至46节) Bn:" q N~  
  「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上帝和道理,被人亵渎。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提摩太前书》6章1节) XrP'FLY o  
  基督徒奴役婢仆,竟然假借「上帝的名和道理」,而且还说得振振有词。既然仆人和信道的主人都是弟兄,那末,信道的主人为什么要奴役他的兄弟,看轻他的兄弟呢?既然仆人和信道的主人都是弟兄,那末信道的主人为什么要加轭于他的兄弟呢? ko<u0SjF)u  
  (4)基督教的神学家不仅赞成奴隶制度,而且还处心积虑地设法加固它。更可怕的是,神学家们竟然企图从内在的人格和德行上去软化、懦化、并顺化他们,曲意使他们变成家禽。 vP6NIcWC3  
  「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提多书》2章9节) T'_#Dwmj*  
  「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以弗所书》6章5节) \OPJ*/U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人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得前书》2章18节) Q+@/.qJ  
  从杰斐逊起草美国独立宣言责难奴隶制度,到林肯解放黑奴宣言因之而掀起南北战争为止,教会尽其所能地反对奴隶制度的改革,这些不人道心肠的神道主义者,无非是从《圣经》中找到支持他们的论点。 hWc`4xdl  
   m}Xb#NAF8  
  (二A)  dpG l  
  「你不能容女巫(Sorcerss)存活。」(《出埃及记》22章18节) i!0w? /g9  
  除了耶稣对于不信仰者的诅咒之外,在《圣经》中很少有这样可怕的教诫了。 mV!Ia-k  
  十四世纪以后的三百多年间,有三十多万的妇女借这教诫之名而遭残害。在Toulouse一地,有一天就活活烧死了四百人。 ^u2unZ9BK!  
  圣女贞德就是以女巫的罪名被烧死的(教会残害她之后又敕封她)。那些时日,欧洲几乎每一个村镇中的火刑,都是根据《圣经》这最高权威而来的法令执行着。 K/WnK:LU  
   = VIU  
  (二九) ~EIK  
  「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出埃及记》23章20节) Ac^hZ.qPz  
  信仰他神的,就要被消灭;凡是异教,就得赶尽杀绝,在这里可以看到基督教的极端排他性。 cPaz-  
  在历史上,当基督教被禁的时候,教徒以宗教信仰是出于个人的自由而不当用强力逼迫为理由,主张容忍。但是一旦他们的信仰得势,有国家力量作后盾时,他们就立刻抛弃这种主张,而竭尽所能地摧残思想自由。从《圣经》所揭示的教条来看,这种作风是不足为奇的。 (<GBhNj=c  
   3oD?e  
  (三十) ?{=& Ro  
  信仰自由是绝对不容于《圣经》的。更可怕的是:为了信仰的不同,你必须杀可你的同胞兄弟、儿女、妻子或朋友。 E~}@56ER}  
  「你的同胞弟兄,或是你的儿女,或是你怀中的妻,或你性命的朋友,若暗中诱你说:『我们不如去事奉别的神。』这神是你和你列祖素来不认识的,是你四围列国的神,无论是离你近,离你远,从地这边到那边的神,你不可依从他,也不可听从他,也不可顾惜他,你不可怜惜他,也不可遮庇他,总要杀他,你先下手,然后众民也下手,将他治死。」(《申命记》13章6至9)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43 | 20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三一) %u=b_4K"j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告诉以色列人当为我送礼物来,凡甘心乐意的,你们就可以收下归我。所要收的礼物,就是金、银、铜、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荚木、点灯的油、并作膏油和香的香料、红玛瑙、与别样的宝石,可以镶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出埃及记》至25章1至7节) lZ,w#sqbY  
  上帝自己开价,形同勒索。 aI.5w9  
  虽然「凡甘心乐意的,你们就可收下归我」。只要耶和华开了口,哪敢不「甘心乐意」。 8O^<#lh  
   \7V[G6'{  
  (三二) w-{a>ZU0  
  耶和华说:「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制造帐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照我所示你的样式。」(《出埃及记》28章8节) MZIZ"b  
  于是耶和华规定造柜的法则,造桌的法则,造灯的法则,造幕板的法则,造隔圣所的法则,造祭坛的法则,作胸牌的法则,作外袍的法则。(《出埃及记》25章10节至28章) V2B@Lq"9`  
  每样法则都有极烦琐的规定。宗教就这样走上了形式化和仪式化的路子。 wWYo\WH'  
  齐克果最反对宗教的形式化和仪式化,为什么他不直接追击到《圣经》呢? 3M^s EaUI  
   cG)U01/"  
  (三三) ZuLW%z.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出埃及记》29章38至40节) s2=`haYu  
  馋嘴的耶和华,偏偏喜欢吃羊肉,使羊羔成为上帝管理下最倒霉的动物。 !)r1zSY"g  
   f]sc[_n]  
  (三四) q%S^3C&  
  耶和华教摩西制作香料,但是对于模仿制作的人,却「要从民中翦除」。(《出埃及记》30章38节) R6m6bsZ`  
   6 uS;H]nd<  
  (三五) _-=yD@;[D  
  吃了火祭牲畜脂油的人,会被耶和华「从民中翦除」。(《利左记》7章25节) 8*x/NaH /\  
   !kW~s_gUb*  
  (三六) F_I.=zQr  
  「摩西见百姓放肆,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这样说,你们各人把刃夸在腰间,在营中往来,从这门到那门。各人杀他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利未的子孙照摩西的话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出埃及记》32章25至27节) Vq&}i~  
  「百姓于肆」,就叫大家挎刀互相砍杀:「各人杀他的兄弟,与同伴,并邻舍」。这种惨无人道的惩戒方法,为古今中外所罕见的。 Kcu*Z  
   Cfr2 ~w  
  (三七) m!- R}PQC  
  耶和华说: E"<-To  
  「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埃及记》33章20) #fVk;]u`[3  
  许多入迷的教徒日日夜夜想见上帝,但他们却忘了《圣经》上者早就说过:见了他便「不能存活」。 SX)o0v+  
   [,yYr  
  (三八) > I>=/i^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利未记》10章1至3节) Bo +Yu(|cL  
  拿答(Nadab)和亚比户(Abi’hu)的献香乃是出于一片至诚之心,耶和华却为了表现自己的威力,不惜无辜牺牲他人的性命。纵使这二个虔信者犯有小过,也不当遭此火刑。从这里我们更可得到一个明证,耶和华仅知以凶残来「显圣」和「得荣棹」,他的内心何曾有过丝毫慈爱的心肠。 'ZFbyt Q2  
  亲近耶和华,简直如入虎口,无怪乎以色列人会对摩西说:「我们死喇,我们灭亡喇,都灭亡喇!凡挨近耶和华帐幕的,是必死的,我们都要死亡么!」(《民数记》17章12至13节) ^ *1hz<  
   yedEI[_4  
  (三九) {Gvv^.H7  
  耶和华说: 1v~1?+a\2  
  「你们若不听从我,我待你们就要这样:我必令定惊惶,叫眼目干瘪,精神消耗的痨病、热病,辖制你们,你们也要白白的撒种,因为仇敌要吃你们所种的。我要向你们变脸,你们就要败在仇敌面前。」(《利未记》26章14至16) Oa-(Xp,n#  
  「你们行事若与我反对,不肯听从我,我就要按你们的罪加七倍,降灾与你们。我也要打发野地的走兽到你们中间抢吃你们的儿女,吞灭你们的牲畜,使你们的人数减少,遭路荒凉。」(同上26章21至22节) ){<qp  
  耶和华以威吓胁迫来使人听从于他。 b QgtZHO  
   ET0^_yk  
  (四十) ruU &.mZ  
  丈夫如果怀疑妻子变心,《圣经》教以使用下列方法加以检验: 'wA4yJ<  
  「祭司写咒诅的话,将所写的字抹在苦水里又叫妇人喝这致咒诅的苦水,这水要进入她里面变苦了,祭司要从妇人的手中耿那疑恨的素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拿到坛前,又要从素祭中取出一把,作为这事的纪念,浇在坛上,然役叫妇人喝这水。叫她喝了以后,她若被玷污得罪了大夫,这致咒诅的水必进入她里面变苦了,她的肚腹就要发胀,大腿就要消瘦,那妇人便要在她民中被人咒诅。若妇人没有被玷污,却是清洁的,就要免受这灾,且要怀孕。」(《民数记》5章23至28节) &{e:6t  
  这种方法试验妻子是否变了心,不仅苛虐无人道,而且是荒谬绝伦。(妻子被强迫喝下大量的「苦水」之后,如果她的肚腹发胀,大腿消瘦,她就要受人咒诅。如果是清白的,「就要免受这灾,且要怀孕」)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45 | 21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四一) |hD)=sCj  
  「众百姓因不幸的遭遇而发怨言,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民数记》11章1节) z P8rW5/  
  所有的百姓都在抱怨,其间必有许多不平的事理存在,耶和华不但不去查明,反而「怒气发作」,使出这般残酷的手段来。 @(CJT-Ak  
   ms6dl-_t  
  (四二) Z8I0v$LjR  
  耶和华是个irrational god,从许多地方看来,摩西要比他表现得有理性,而且更为明智。 RjxFlKs8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摩西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埋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民数记》11章10至11节) |t6:4']  
  耶和华只要遇见不顺意的事,就怒气发作。怒气一发作,就要伸手击人(真所谓怒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这样的上帝,和暴徒有什么分别!无怪乎百姓要藐视他。 rqTsKrLe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我要用瘟疫击打他们。』 ],F@.pg  
  摩西对耶和华说:『如今你若把这百姓杀了,如杀一人,那些听见你名声的列邦必议论说,耶和华因不能把这百姓领进他向他们起誓应许之地,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现在求主大显能力,照你所说迎的话说,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受,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民数记》14章l1至18节) ]D<3y IGS  
  耶和华无论在智慧或德行的表现上,都不能高人一等(反之,他却是一个败德者) | Zj=E$  
  他只不断地运用暴力来使人民畏惧他,这样自然要受到百姓的「藐视」。 1StaQUB  
  耶和华想以「神迹」来使百姓「信」他。但是百姓却不信这套,于是耶和华恼羞成怒,要用瘟疫击杀他们,亏得摩西提出严重的抗议:「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摩西这几句话,是人性光辉的显露。他的抗议给耶和华指出了一条正路,间接地,也击中了耶和华的要害:「轻易发怒,没有慈爱之心。」 `zOn(6B;U  
   5}4>vEn  
  (四三) : ~Ppv5W.  
  摩西娶了古实(Cushite)女子为妻,米利暗(Miriam)和亚伦就批评他,耶和华听见,就使米利陪长大麻疯。(《民数记》12章1至10) LAH.PcjPa  
  在耶和华的管辖范围内,毫无言论的自由。即使米利暗的批评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也不该这么惨重地打击他。 E*s8 nQ"  
   zU2Mno  
  (四四) \t ^9UN  
  「耶和华晓摩西说:你要扰害米甸人,击杀他们。因为他们用诡计扰害你们。」(《民数记》26章16节) _i2guhRs*Q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在米甸人身上报以色列人的仇……攻击米甸,好在米甸人身上为耶和华报仇。」(同上31章1至3节) o)+Uyl   
  以牙还牙,以暴镇暴,这便是耶和华处理人事的基本原则,也是《旧约》的基本精神。 % U|4%P  
   J3y4 D}  
  (四五) ]SL0Mn g8  
  以色列人和米甸人打仗,杀了所有的男丁,掳获所有的妇女,凯旋而归,摩西看了,大为生气地说:「你们要存留这一切妇女的活命么?」摩西遂命令将无辜的妇女小孩统统杀光。(《民数记》31章15至17节) xeW}`i5_w  
  这是耶和华和摩西的一贯作风:攻打一个地方,就「把有人烟的各城,连妇女带孩子,尽都毁灭。没有留下一个」。 ~m&q@ms&  
  许多对于《圣经》有朦胧好感的人,听到这种惨无人道的事述,作何感想? z4rg.ai  
   MX s]3M  
  (四六) K?6#jT6#  
  「耶和华上帝乃是烈火(a devouring fire)。」(《申命记》4章24节) eT@, QA(3  
  「烈火」固足以形容上帝的威力和气势,但也足以表现他的暴躁和残忍。 ~y>NJM>1  
   B`?5G\7L  
  (四七) Rv|X\Wm  
  耶和华「所行的一切」,乃是「神迹,奇事,战争,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以及大恐怖的事。」(《申命记》4章34节) Y(R .e7]  
  迷信加上制造恐怖──这就是耶和华所行使的手段。 e VRjU  
   =6xxZy[  
  (四八) I*0TI@Lo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下你的上帝,是妒嫉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计他的罪,自父又子,直到三四代。」(《申命纪》5章8至9节) sh;>6xB  
  耶和华承认自己是个妒嫉的上帝,一点不差。 B8NMo5a  
  妒嫉与恨都是气量狭窄的产品。「恨我的,必追讨他的罪」,这是以怨报怨。至于因一个人犯过而要追讨三四代,如此清算斗争,祸延世代无辜子孙,也未免太不近情理了。 j'q Iq;y  
   :tT6V(-W  
  (四九) ;` ! j~  
  「凡致死的,你们都不可吃,可以给你城里寄居的吃,或旁与外人吃。」(《申命记》14章12节) lO=~&_  
  耶和华以色列人把瘟肉卖给外乡人吃。这种损人利己的事,连最不道德的奸商也做不出来。 ^ ^k]2oG  
   _e$T'*q  
  (五十) Qn`Fq,uvL  
  「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 qHE(p+]E  
  贪食好酒的逆子,不听父母的话,大家就用石头打他。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只有《圣经》上才看得到。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50 | 22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五一) >tTu1#t  
  在原始社会里,哥哥去世,兄弟接嫂嫂为妻是法定的。这种习惯可见于《圣经》中: ,L$, d  
  「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与她同房。妇人生的长子必归死兄的名下,免得他的名在以色列中涂抹了。那人若不愿意娶他哥哥的妻,他哥哥的妻就要到城门长老那里说,我丈夫的兄弟不肯在以色列中兴起他哥哥的名字,不给我尽弟兄的本分。本城的长者就要召那人来问他,他若执意说,我不愿意娶她。他哥哥的妻就要当着长老到那人的跟前,脱了他的鞋,吐唾沬在他脸上,说,凡不为哥哥建立家室的,都要这样待他。在以色列中,他的名必称为脱鞋之家。」(《申命记》25章5至10) -}9>#<v  
  这种未开化民族的陋俗是民俗学研究的好题材。 DGO\&^GT^  
   qORRpWyx&  
  (五二) 9;tY'32/  
  「若有二人争斗,这人的妻近前来,要救他丈夫脱离那打她大夫之人的手,抓住那人的下体,就要砍断妇人的手。」(《申命记》25章11至12节) aLO'.5 ~^  
  这种陋俗也可作为民俗学研究的资科。 0%"sOth  
   o>o! -uf  
  (五三) ev9ltl{  
  如果不听耶和华的话,他可以使用许许多多的方式来攻击你: R 3@luT]  
  「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耶和华必使瘟疫贴在你身上……耶和华要用痨病、热病、火症、疟症、刀剑、旱风、霉烂攻击你……耶和华必用癫狂、眼瞎、心惊攻击你。」(《申命记》28章15至28节) abkt&981K+  
   HD153M,  
  (五四) I3d!!L2ma  
  《圣经》上有好几处记载着吃人的习惯。 aW(H n[}^  
  《列王纪》下记载着因绝粮易子而食的事件: Og<nnq  
  「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经过,有一个妇人向他呼叫说,我主,我王啊,求你帮助。王说,耶和华不帮助你,我从何处帮助你,是从禾场,是从酒酵呢。王问妇人说,你有什么苦处。她回答说,这妇人对我说,将你的儿子取来,我们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儿子。我们就煮了我的儿子吃了。次日我对她说,要将你的儿子取来,我们可以吃。她却将他的儿子藏起来了。」(6章26至29节) +|zcjI'=O  
  《杰里迈亚哀歌》中,也有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食物的说法。(4章10节) )GR4U8<>g  
  人们杀食亲生骨肉,乃是因为在敌人的围困窘迫之中,濒于饥饿与死亡的边缘,才做出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而这一切都是耶和华所降的灾。 S94S[j0D  
  「你在仇敌团困窘迫之中,必吃你本身所生的,就是耶和华你上帝所赐给你的儿女之肉。你们中间柔弱矫嫩的人,必恶眼看他弟兄,和他怀中的妻,并他余剩的儿女。甚至在你受仇敌园困窘迫的城中,他要吃儿女的肉,不肯分一点给他的亲人,因为他一无所剩。你们中间柔弱矫嫩的妇人,是因矫嫩柔弱不肯把脚踏地的,必恶眼看他怀中的丈夫,和他的儿女。她两腿中间出来的婴孩,与她所要主的儿女,他因缺乏一切,就要在你受仇敌团困窘迫的城中,将他们暗暗的吃了。」(《申命记》28章53至57节) s|IC;C|  
  只因入民不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遂使仇敌围困他们,使他们在「窘迫之中」,吃自己女儿,在杰里迈亚书中,也有这种记载: 6Ej.X)~'K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这地方不再称为陀斐特和欣歇子谷反倒称为杀戮谷。我必在这地方,使犹大和那路撒冷的计谋落空,也必使他们在仇敌面前倒于刀下,并寻索其命的人手下。他们的尸首,我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作食物。我必使这城,令人惊骇嗤笑。凡经过的人,必因这城所遭的灾,惊骇嗤笑。我必使他们在围困窘迫之中,就是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窘迫他们的时候,各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杰里迈亚》20章6至9) 2dnyIgi  
  「吃儿女的肉」,整个悲剧是基督所称为「慈爱的」耶和华所执导的。 ZHimS7  
   t>JPK_b0  
  (五五) ]B3f$;W  
  耶和华不仅喜欢吃羊肉,他还嗜好人肉。燔祭不仅成为一种民俗,而且还订为律法。 y8$I=  
  「我们的祭司,利未人,和百姓,都掣签,看每年是哪一族,按期将献祭的柴奉到我们上帝的殿里,照着律法上所写的,烧在耶和华,他们上帝的坛上。又定每年,将我们地上初熟的土产,和各样树上初熟的果子,都奉到耶和华的殿里。又照律法上所写的,将我们头胎的儿子,和首生的牛羊,都奉到我们上帝的殿里,交给我们上帝殿里供职的祭司。」(《尼赫迈亚记》10章34至36) 89\DS!\x9  
  每年一次抽签选出「头生的儿子」,献为燔祭。(「首生的牛羊」则供祭司们享受)。 h Nx#x  
  在《圣经》上,燔祭(用人祭神)的故事首见于《创世纪》中的亚伯拉罕,次见于《士师记》中的耶弗他: 4N8(WI"4S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已,又从米斯已来到亚扪人那里。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于是耶弗他往亚扪人那里去,与他们争战。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他手中。他就大大杀败他们,从亚罗珥到米匿,直到亚备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这样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逛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耶弗他看见了,就撕裂衣胀,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又对父亲说,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耶弗他说,你去罢。就容她去两个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两个月已满,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士师记》11章29至39) ^n9)rsb  
  这种愚昧的民俗,完全由残酷的宗教狂所产生的。 \JbOT%1  
  此外,戴维为了祈求上帝停止饥荒,便将扫罗(Saul)七个儿子,「在耶和华面前,悬挂在山上。」(《塞缪尔记》21章1 至9) `XrF ,  
  这也是燔祭的一种。 .^V9XN{'a  
   n>W*y|UJ  
  (五六) Qz`v0"'w  
  参孙(Samson)这个人,除了力气大之外,简直一无可取。而他的大力气,却用来杀人。 9z kRwrQ  
  据说,「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可以手无寸铁撕裂壮狮。有一天,他在路上看中了一个非利士女子,他便求娶那女,于是他到非利士人那里摆设娶亲的筵宴,在筵宴中,他出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如果猜中,参孙答应给他们「三十件里衣,三十套衣裳」,如果猜不中,他们就要如数给参孙。后来他们从参孙妻子处探得谜语的意思,「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参孙,他就下到亚实基伦(Ash’kelon)击杀了三十个人,夺了他们的衣裳,将衣裳给了猜出谜的人。参孙发怒,就上父家去了。」参孙这种凶杀抢劫的强盗行为,很使他岳父不满。于是他拒绝他女儿和参孙住来,参孙吃了闭门羹,遂嫁祸于他人:「参孙去捉了三百只狐狸,将狐狸尾巴一对一对捆上,将火把捆在两条尾巴中间,点着火把,就放狐狸进入非利土人站着的禾稼,将堆集的禾捆和未割的禾稼,并橄榄园尽都烧了。」非利士人见禾稼被焚毁,乃向参孙岳父寻报复,参孙转而又「大大击杀他们,连腿带腰都砍断了」。参孙逃回犹太,非利士人又赶上犹太,捆绑了参孙。而这时耶和华的灵又大大地感动参孙,参孙脱落绑绳,「用驴腮骨杀人成堆」。其后参孙到迦萨(Gaza),「看见一个妓女,就与她视近」。结果参孙在窟洞里又被非利士人捉住,参孙被缚在屋柱上,但耶和华再度赐与他大力,参孙「尽力屈身,房子倒塌,压住首领和房内众人」。(《士师记》14章至16章) Cnv?0to2l  
  耶和华赐与参孙巨大的力气,其目的只在于使他杀人放火。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50 | 23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五七) U5yBU9\G  
  耶和华所管辖下的那群游牧民族,经常劫掠他人的财产,枪杀无辜的居民: raJv$P  
  「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参看《士师记》18章10节及27节) RiiwsnjC  
   'w?}~D.y  
  (五八) ?g9oiOhnG  
  寡妇路得(Ruth)是个贤慧的女子,丈夫死后,一直跟随她的婆婆内奥米(Na’omi),两人生活过的很清苦。有一天,内奥米心血来潮,叫她媳妇另找一个归宿,并且面授机宜,教导媳妇一套寻找「户头」的妙计: F}c}I8Ao  
  「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么?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你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来,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时候,你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告诉你所当作的事。路得说: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遭行。路得就下到场上,照她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波阿斯喝完了,心里欢畅,就去睡在麦堆旁边。路得便悄悄地来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到了夜半那人忽然惊醒,翻迟身来,不料有女子躺在他的脚下。他就说,你是谁,回答说: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波阿斯说:女儿啊,愿你蒙耶和华赐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的更大,因为少年人无论贪富,你都没有跟从。女儿啊,现在不要惧怕,凡你所说的,我必照着行。」 qu%}b>  
  于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起名俄备得(Obed),即是戴维的祖父。 k nljc^  
   8 DPn5E#M1  
  (五九) L~{3W  
  耶和华善于恶作剧。因着非利士将约柜(ark)运到迦特(Gath),「耶和华的手便攻击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惊慌,无论大小都生痔疮」(《塞缪尔》上5章9节)后来非利士人用金子做了五个金痔疮,五个金老鼠,献给耶和华,他才肯罢休。 Z7dyPR  
   I6Ga'5bV  
  (六十) 约柜被视为极神圣而又神秘之物,伯示麦人因为好奇看了一下约柜,就遭耶和华击杀了七十人。(《塞缪尔记》上6章19节) N~tq ]  
   p mUG`8SY  
  (六一) sw+vyBV)r  
  耶和华立扫罗为王,命他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塞缪尔记》上15章1至3节)扫罗出兵,大获全胜,并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Agag)。但是「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同上15章9节)扫罗违命,耶和华遂懊恼地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同上15章11节) Ni>!b6 Z`[  
  耶和华后悔自己所做的事,如此说来,耶和华显然不是全智全能的上帝。 %<{1 N|  
   d-`z1'  
  (六二) ne 8rF.D  
  上帝最得意的戴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君主,但是他的凶残也是罕见的。 N2 .Ym;^  
  最初戴维只是一个流氓头子(「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戴维那里。戴维就作他们的头目」(《塞缪尔记》上22章2节),由于他的骁勇善战而赢得扫罗王的垂青,那时扫罗正出征非利士,戴维「杀了二百非利士人,将阳皮满数交给王」,「于是扫罗将女儿米甲给戴维为妻」。(同上18章27节) )`K!XX$%  
  戴维杀人不眨眼,他攻打任何一个地方,「无论男女都没有留下一个」。(同上27章9至2节)戴维杀人的方法,残忍而离奇:戴维「将城里的人,拉出来放在锯下,或铁耙下,或铁斧下,或叫他经过砖窖」。(《塞缪尔记》下12章31节)他还用过一个很荒唐的方式来决定要砍杀那些人,比如他抓到异族,就「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同上8章2节) /~3kkM(Ty  
  戴维凶残暴虐,无恶不作。他不仅惨杀无辜,而且还强占别人的妻妾。 I R~szUY6  
  「一日太阳平西,戴维从床上起来,在王宫的平顶上游行,看见一个妇人沐浴,容貌甚美。戴维就差人打听那妇人是谁。有人说,她是以连的女儿,赫人鸟利亚的妻拔示巴。戴维差人去,将妇人接来。那时她的月经才得洁净,她来了,戴维与她同房。」(同上11章2至4节) c\OLf_Uf  
  戴维霸占赭人乌利亚(Uri’ah the Hittite)的妻子拔示巴(Bthshe’ba)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诡计:戴维派乌利亚上前栈,「到阵势极险之处」,而后撒去兵援,使乌利亚被敌人所击杀。 <+_WMSf;4  
   ;k (M4?  
  (六三) e[Jh7r>'  
  戴维运上帝的约柜,由乌撒赶车子。到了一个禾场,「因为牛失前蹄,乌撒就伸手扶住上帝的约柜。上帝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为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上帝的约柜旁。」(《塞缪尔记》下6章6至7节) 2 2@w:  
  牛失前蹄,车子就失去平衡,乌撒见约柜要翻倒,赶紧伸手去扶。乌撒为的是要保护约柜以免摔碎。哪知耶和华非但不感激,反而击杀乌撒。(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rIeOli:<  
   [oOV@GE  
  (六四) nQ#NW8*Fs  
  《塞缪尔记(下)》说:耶和华激动戴维,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24章1节)但是《历代志(上)》说:撒旦激动戴维,使他去数点以色列人。(21章1节)同一事件的主使者,一说耶和华,一说撒旦。这并不是矛盾,而是上帝与撒旦实为互通声气。 5#~E[dr  
  戴维数点百姓,「于是耶和华降瘟疫与以色列人,民间死了七万人」。数点百姓(清查户口)是国王应该做的事,怎能因此就用瘟疫来击杀人民呢?况且人民是无辜的。即使戴维有罪,也不该嫁祸于苜姓,何况击杀七万之众。 =0mn6b9-=  
  七万个尸体,堆积如山,结果「耶和华后悔」了。但他还要求戴维替他筑一座坛,才「使民间的瘟疫止住」。(《塞缪尔记》下24章21节,又见于《历代志》上21章18节) ={\9-JJhE  
   65l9dM2  
  (六五) b<j*;n.  
  戴维强估有夫之妇拔示巴。他们生的第二个儿子便是鼎鼎大名的所罗门。 Y2$xlqQd"  
  所罗门是以色列诸王中,唯一有文化气质的国王。他能诗能文,能歌能赋『「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列王纪》上4章32节)但到晚年,迷恋女色』「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同上11章3节)而且,受妃嫔之诱,随从别神。耶和华大怒,降祸给后代。 |: pBk:  
   7)*q@  
  (六六) E|y  
  「伊莱沙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时候,有些童子从城里走出来,嬉笑他说:『秃头的上去罢,秃头的上去罢!』他回头看见,就奉耶和华的名咒诅他们。于是有两个母熊从林中出来,撕裂他们中间四十二个童子。」(《列王纪》下2章23至24节) @#"6_{!j_X  
  一群在路旁玩耍的小孩子,看见先知伊莱沙(Elisha)脑壳光亮亮的,大家就天真地喊他「秃头」,这位先知居然以上帝之名,咒诅他们。更令人惊异的是,两只母熊即刻应命出来,吞噬了四十二个可爱的小生命。孩子们是无心的啊!先知竟然心存恶念,耶和华竟然帮凶到这种地步! ;%Kh~  
  和上帝接近的人,有特权残杀他们所不称心的人。 *g"X hk  
Bdm05}c@u  
(六七) (}wMU]!_  
  《旧约》上的许多神述为《新约》所抄袭,附加到耶稣身上。最明显的,例如:先知伊莱贾在河面上行走(《列王纪》下2章8节),《新约》就再版耶稣在海面上行走(《马太》14章26节);伊莱贾用二十个饼喂饱一百人(《列王纪》下4章42节),《新约》就夸大说耶稣用五个饼喂饱五千人(《马可》6章38节);伊莱贾治好大麻疯(《列王纪》下5章8至14节),《新约》就扩大描绘耶稣行医的奇述;复活的故事,也在《列王纪》中出现过两次。这类吸引愚夫愚妇的奇述,《新约》是《旧约》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新约》大量的复制,而且编造得更为精巧,更加生动而已。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50 | 24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丁、耶稣新画像 cH6J:0>W  
   ")9jt^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也上太平,乃是叫也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使儿子反抗父亲,女儿反抗母亲,媳妇反抗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10章34至36节 Cy6%f?j  
   :@~mN7O*  
  兄弟要陷害兄弟,而置之死地;父亲要抛弃儿子,而置之死地;儿女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马太》,10章20节 9JJk\,  
   !d&SVS^mo  
   * BKIA  
  一、耶稣的反叛 |Q$Dj!!1P  
  从《旧约》到《新约》,一个愤怒的上帝忽然摇身一变而为慈爱的上帝。这一气质上的转化,显然是人为的结果。而充当这项塑造工作的人,便是耶稣。 oj[<{/,C9  
   0zE(:K  
  《旧约》的上帝,看不到一丝微笑,满脸怒容。这位偏私的独裁者,杀气腾腾地管辖着以色列民族。耶稣的来临,乃彻头彻尾地改换了上帝的形象,并将他的领土,无限地向外扩张,扩张到任何人迹所在之处。 cToT_Mk  
   a1z*Z/!5  
  从许多方面看来,耶稣开始时对于犹太教做了一番重大的改革工作:他超出犹太民族的偏见之上,消除犹太民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将眼光放落到普遍的人类之中。他扬弃地上的现实权力,追逐天上的上帝之国,企图建立一个没有教士、没有仪式的宗教──这一宗教,不建立在血统上,而建立在内心上。 P98g2ak  
   yT[)V[}  
  犹太民族是一个宗教民族,教士的特权高于一切。这个特权阶级不惮厌烦地编制着无数繁复的教条规律,将人民的生活纳入于特定的模式中。而这些刻意雕凿的教规,踵事增华,终于成为毫无内容徒其外表的仪式,对于人性活动反倒构成莫大的纷扰。因而引起耶稣强烈的反感。最后导教他付诸言论的抨击与行动的反抗。 "] ]aF1  
   yC[Q-P*rG  
  我们从许多的实例中,可看出耶稣果敢地向《旧约》摩西法典以及它所伏表的精神,投掷戈矛: <sG}[:v  
   B#4'3Y-3  
  例如《旧约》中,耶和华晓喻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长大麻疯的,患漏症的,并因死尸不洁净的,都出营外去。无论男女,都要将他们赶出营外,免得他们污秽了营,因为这营是我住的。」(《民数记》15章32节) p21li}Iu  
   '^(qlCI  
  耶稣却不但不离弃那些病人,相反的,亲近他们,并且设法医治他们。从这里看来,耶稣所呈露的精神和耶和华所表现的气量,实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H+p6<  
   =g?k`v p  
  尢其是摩西法典中的一则教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 bycnh  
  烙还烙,以打还打」(《出埃及记》21章24节)。耶稣针对这个报复律,提出如此惊人的主张:「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突出的道德箴言,完全超越了憎恨与报复之上,也超出了人性所能容忍的范围。使得最卓越的伦理家听了,也会感到惊异不已。从这里开始,耶稣建立了一个温文和平,而与耶和华全然格格不入的道德系统,凭借这一道德系统,便可完全击溃耶和华,而导敦尼采所说的「成武胡须的旧神」之死亡。无怪乎有人说:「杀死耶和华的便是基督」。 f1 `E-  
   %v[KLMo'(  
  在摩西所规定的一切律则中,法利赛人(Pharisees,是犹太教中政治性的党派,主张信守摩西「律法」,制定许多繁琐的条规)最重视的便是每7日的一天休息。这一天(星期六)他们叫做安息日。在《旧约》上,曾经有过违犯安息日被处死的记载: ;Qidf}:  
   ^G NL:D%6d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遇到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遇见他检柴的人,就把他带到摩西亚伦和全会众那里,将他收在监内,因为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总要把那人治死,全会众要在营外用石头把他打死。于是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他,这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民数记》15章32节) 3[<D"0#},  
   ,,;vG6^a  
  安息日在外工作,被犹太教视为最大的禁忌。往后的经师们更增加了不少可笑的条文。例如在安息日中,不许装假牙齿,不准携带一至一种以土的护符(即狐狸的犬齿,蝗虫的卵,吊死人的钉子),禁止带一个包里走一公里以上的路程,甚或不得解一个结以及写两个以上的字母。耶稣对于传统加在「律法」上的繁文褥节,置之不理。甚至于公然向它们挑战。经师们有一条规则:「在安息日不得砍折树枝和树叶,也不得采摘果子」。然而耶稣偏偏在那一天要门徒折麦穗吃。同时,耶稣自己又在一个安息日上医治病人。耶稣的所为立刻遣受反对者的攻击,但是耶稣却理直气壮地回说:「安息日是为人立的,不是人为安息日立的」。(《马可》2章27节) *hh iIiog+  
   04:QEC"9mj  
  在这些事件上,耶稣的行为引起法利赛人极大的不满。于是他们设法增加耶稣违反律法的罪状。有一回,法利赛人提出休妻问题让耶稣表示意见。原来摩西律法上说:「人若取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申命记》24章1节)往后的经师们,对于这件「律法」的解释,程度不一:有人认为休妻须要重大理由(如不贞),有人认为只要妻子不带面罩被人看见或脸上长了一颗痣,就可构成休弃的条件,还有人认为只要棻烧焦了,汤做坏了,丈夫就可休弃她,更有人认为丈夫休妻,只要说她不够漂亮,自己碰上更好的,理由就很充分。当时恤们要耶稣加入这项纷争,好让他不违反「律法」就违背传统。耶稣却直截了当地回说:「上帝造男女,使二人成为1体,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离!」(《马可》10章)。犹太的风浴是很卑视妇女的,因为《旧约》视妇女为不洁之物。但耶稣却善待妇女,甚至对罪妇还比常人施与更多的关切与爱意。有一天,法利赛人带着一个淫妇到耶稣面前说2这妇人是正行淫时被拿住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如何处置。他们的目的只是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的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等到耶稣抬起头看时,从老到少都悄悄地溜走了。(《约翰》8章) + aWcK6  
   [0lO0ik>G  
  耶稣的机智常能避开反对者的攻击,并给自己的作为以理由化(rationalize),同时能适时地抓住机会推陈新义来教训他人。比如他的门徒吃饭的时候不洗手(由此也可反映出他的门徒文化程度之低落),法利赛人就责难耶稣何以反古老的传统。耶稣对于这不体面的粗俗行动的答辩,非常智巧:「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耶稣藉此而发挥他的教义:凡入口的岂不是到肚子里,又落在茅里吆!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偷盗,毁谤,这都是污秽人的。(《马太》16章)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51 | 25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耶稣初期的讲道,都是使用简明、直率的语句,「登山讲道」以后,就改变了作风,喜欢用譬喻。然而大部分的譬喻都没有甚么新的意思。有些更是比附得不伦不类(如《马太》二十一1章「娶亲的筵席」)。但其中有一则譬喻,含义甚为特殊。这则譬喻见于《路加福音》: [<X ~m  
   wI?AZd;`'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饿死么。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罢。』」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措戴在他措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废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的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观欢喜怏乐。」 s3=sl WY=  
   ;#=y5Q4  
  在这个譬喻中,耶稣的仁慈推翻了摩西旧道德的观念──打破了赏善罚恶的那种道德原则。法利赛教派所表露的褊私狭窄的气量,在这人性光辉的照棹下,显得何等的卑陋啊! XV1XzG#C  
   DS;.)P"  
  对于法利赛教派的那种僵固执拗的律法骏式,耶稣不遗余力地加以破除。同时,对于法利赛教派的伪善行为,他也毫不留情地加以揭露。耶稣指出他们在施舍的时候,故意要引起别人的瞩目;他们在祷告的时候,故意让别人看着自己;他们在祭祀的时候,献上祭品的十分之一,对于公义信实之事,反倒不行;他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别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他们掌握知识的钥匙,自己不进去,却挡阻他人进去;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这些装腔作势的为善者,在严肃的面貌下,罩着可卑的内容。 R#!Urhh  
   ie7P^:T|+  
  耶稣对于宗教上的特权阶级多所指责。同时,他更偏激地主张整个社会阶层也必须翻倒过来,那便是贫富易位,贵贱倒置。 nGxG!  
   *A0*.>@N  
  《旧约》曾有「不可咒诅富人」的条规(《传道书》10章20章)。但耶稣开口就诅咒「富足的人有祸了!」(理由却很妙:「因为他们在地上已获得安慰」)。在耶稣所幻想的天国中,富人是没有份儿的。他甚至于说出这样激债的话:「骆驻穿过针孔,也比富者踏进天国还容易?」除非富者能将他的所有分给穷人。耶稣呼吁着,一切必需品都应属于大众。尼采老早是说过,耶稣在今日,将被送往西伯利亚。 Kxi@"<`S  
   (+(bw4V/  
  在耶稣所设计的未来世界中,穷贫的卑微者都成为主人,而富足的权势者却被坠入地狱之中。他以未来的理想世界为他终生所追逐的目标,据此而否定现实世界的富足阶层和贵族阶级,张扬穷困阶层和平民阶级。 ow;a7  
   oWq]\yT<`  
  从这观点看来,耶稣是极富社会改革的意味的。然而他那改革的动机却不无这样的嫌疑:只因穷人弱老容易听信他吧!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52 | 26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二、温柔的梦想家 h{^MdYJ  
   +1c[!;'  
  由于耶稣那悲剧式的死亡,他的伟大性,固然是无可置疑的,却被过分的夸大了。耶稣的殉难,使得门徒对他的景仰之情,到达了顶峰。一些热心的门徒便对耶稣极,尽粉饰夸张之能事,将他的一切都加以神奇化。以至于使我们觉得,耶稣除了上述那种、对旧教的反抗精神与改革工作令人赞赏之外其它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 @{ L|&Mk!  
   |][PbN D  
  出生在拿撒勒(Nazareth)的耶稣,属于平民阶级。他的父亲约瑟(Joseph)和母亲、玛利亚(Marie)出身都很卑微,然而《新约章马太福音》一开头便给耶稣排出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家谱,说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戴维的子孙。(关于耶稣的家谱,从亚伯拉罕排到戴维之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记载有很大的矛盾。前者认为大卫生所罗门王,而耶稣的祖先乃属于所罗门王这一血统。但后者则认为大卫生拿单(Nathan),而耶稣的祖先乃属于拿单这一血统。有些神学家就自圆其说,妄自猜测,认为耶稣的父亲属于所罗门王这一血统,而他的母亲属于拿单的系统。这完全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其实,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自己就否定他的祖宗是亚伯拉罕。(《约翰》8章56节))为了附会这种说法,只好把耶稣的出生地点,搬到伯利恒(Bethlehem)。这完全是信徒们的一种正统感在作祟。 E5\>mf ,;u  
   (O/W`qo  
  同时,为了符合某种原始民族的心理,又把耶稣的降生涂上了神话的色彩:「他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rdH^"(  
   cbW=kQc_  
  就这样约瑟毫不费力的做了爸爸。他的容忍性固然可佩!但是若说玛利亚和圣灵里生「性关系」,或说处女生育,那无论如何是不可理喻的。如果耶稣是上帝「垂涎」于玛利亚之后的结晶,那末他便没有戴维的血统;如果耶稣其有戴维的血统,那末他也是上帝眼中的罪人(因他承袭了人类祖先的原罪)。 mteQRgC  
   3?TUt{3g  
  话说,耶稣诞生后,有好些「博士」远自东方来朝拜,预言他是「犹太人之王」(后来耶稣的敌对者就以这个称号为罪名而判他死刑)。结果引起希律(Herod)王的不安,下令搜查,但耶稣父亲已带他逃往埃及(这完全是附和《旧约章创世纪》亚伯拉罕与约瑟之远走埃及而杜撰的),希律王乃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和4境「所有两岁以内的男孩, 9H2mA$2jnE  
  通通杀尽。」(《马太》2章16节) J)sOne  
   %!R\-Vej  
  为了一个人的诞生,使得千万无辜者遭殃,如此造孽他人,何等可怕! Nx!7sE*b$1  
   a!.Y@o5Ku  
  耶稣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使得他在「登山讲道」后讲了许多背于伦理的话。他每天无所事事,口中念念有词:「我是天父的儿子,我是天父的儿子。」使得亲属们却视他为「癫狂」。(《马可》3章21节) f'Rq#b@  
  耶稣不但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在本地里也得不到尊敬,甚至于到了后来,家乡的人都认为他神经有毛病而把他撵出城去(《路加》4章29节)。这时,他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没有任何先知在他家乡是受欢迎的。」 yF-`f _  
   %&wi@ *#  
  从此,他开始过着流离飘泊的生活。无怪乎他盛慨地说:「狐狸有洞,飞鸟有巢,人之子却无家可归。」(《马太》8章20节) <3x:nH @  
   qA t#0  
  耶稣在家乡时,到处吃不开。显然,一般人都认识他那卑微的家庭,这对他的权威自然有莫大的妨碍。大家也都无法视他为戴维之子,因为人家天天都遇见他的弟弟妹妹。因而当他自称是上帝的儿子时,大家都窃窃私语:「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吆!他母亲不是叫玛利亚吆!他弟兄不是叫雅各布、西门、约西、犹大吆!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吆!」(《马可》6章3节)他当众要显神通,却又不灵光。(《马可》6章16节)在这种清形下,耶稣只好远走他方。耶稣离开家乡,却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他从拿撒勒径往迦百农(Capernaum),在那一带的会堂上,借讲道的机会宣扬他自己的教义。 [-^xw1:  
   Wr+1e1[  
  耶稣擅于言词,他说了许多加利利人(Calilee)喜欢听的话:「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应当在众人面前这样照着,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功。」(《马太》5章13节)这些话说在二千年前那班自诩为上帝唯一见证民族的耳中,自然心花怒放。 oo1h"[  
   I p|[  
  耶稣的活动范围,仅及于提比利亚湖盆地一带。那里的环境很适合于他的发展,居民多以捕鱼为生的渔夫,头脑简单,知识落后,他们相信幽灵鬼魅的存在是件不疑的事实。这些愚昧轻信的村人,正是耶稣宣传的好对象。他立刻抓住这广大的一群作为他的群众基础。这一群生活贫穷的卑微者,向来是上层阶级所卑视的。而上层阶级的人物,矜持着自己的身份和智慧,绝不可能跟随耶稣。这种情形耶稣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干脆抛弃这些思想定型的「上流社会」。同时,他更进一步不惜犯了二分法的谬误(或逻辑上所谓「非黑即白的谬误」Black-or-White Fallacy),硬将富者视为凶恶、卑劣、骄慢的同义字,并将贫者和善良、信实、谦卑联系在一起。固然,横行霸道的富者与温和笃实的贫者,不乏其人,但是善行义的富者与艇而走险的贫者,也大有人在。在四种可能性中,耶稣只认定前两种清形,而故意撇开后两种事实。耶稣的用意是很显然的,当他攻击时,他可以连用一部分富者的见利忘义去评断所有的富者;当他维护时,他可以采证一部分贫者的纯良敦厚去夸张所有的贫者。因而,无论是他的攻击或维护,那些贫穷的卑微者都是乐于听闻的。 n{=Ot^ ";  
   10tTV3`IM  
  耶稣面对那班群众,总能发出一些动人心弦的话语: k<RaC=   
   dwb^z+   
  你们贫穷的人是有福的! tO3#kV\,  
  饥饿的人是有福的!  3bHB$n  
  哭泣的人是有福的! C1OiMb(:  
  ………… ~SI G0U8  
   \ *A!@T  
  这些话引起了广大的共鸣。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饱受挫折的人听来,是多么的感动啊! +kq+x6&  
   [}5mi?v  
  耶稣言论之所以受人欢迎,并不是因为内含高深的知识,而是因为适合于一般平民的口味。若从知识的观点来衡量,立刻就可发现他们都还在粗俗的原始状态。他们都深信宇宙之间,冥冥中有神灵在主宰着,以为一切实物都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神灵的表现。 gCbS$Pw  
   M]xfH*  
  耶稣同时代的西方思想界,正是怀疑主义盛行的时期(如感觉派的怀疑论)。那些怀疑论者无所不疑,乃至于对感官直接所觉知到的事物,都不敢置信,何况那想象所幻构的神祇,在他们眼中自然更无存在的可能。其实,比耶稣早六百年的那些希腊哲学家,对于自然现象就已经排除神话的解构,渐渐地放弃物活论(hylozoism)的观点。至于科学上的成就,更是不争的事实。 )ib$*dmUP  
   >|mZu)HIY;  
  然而,耶稣对于希腊科学的进步情形,毫无所知。耶稣虽然处于罗马管辖的范围中,但是罗马人对于武力的传达却是如此的迅速,反之,对于知识的傅播却又是这般的缓慢。因而耶稣始终没有接受希腊文化的机会,以至于他的思想,完全和他同时代人一样,还停滞在幼稚的异灵界中。他们都相信鬼神的作法,以为神经病患者乃是被魔鬼缠扰着的。而一切的病状,都是恶鬼在作祟。所以耶稣深信只要祷告求助于神灵,便可把附若在身上的恶鬼赶走,病人就可痊愈。 [4+I1UR`  
   w,t !<i  
  依据四部福音的记载,耶稣不仅能赶鬼,而且能医治各种病症。于是耶稣所到之处,便被成群的瞎子、跛脚、麻疯病者、瘫痪者包围着。因着治好他们的病,他们便信仰耶稣,耶稣因着他的神通,收了许多门徒。使得读「福音」的人,不竟觉得耶稣不过是一个高级的巫医(耶稣的治病方式,和巫者无异,手按病人,口念咒语),而信徒只是病患集团──生理残废或心里残缺的病患集团。 GyfKSj;  
   uW4.Q_O!H  
  耶稣早期门徒几乎都是身心不健全者。其中以病患与罪人为最多。耶稣之乐于和他们接近,从人道的立场看来,这固然是耶稣伟大人格的表现付,然而从另一观点分析,耶稣未尝不是别有心意的。因为凡是身心不健全的人,总是特别需要旁人的慰藉,只要付出一分的慰藉,受惠者必然加倍的感恩。因而,对于罪孽愈深,病况愈重的人,耶稣愈容易柿捉他们的效从,使他们投信于己。 Us_1 #$p,  
   UD Pn4q  
  至于耶稣医治的方术,那是「全不枓学的,绝对地隶属于个人的灵感。」(勒南(E. Renan)着《耶稣传》(雷崧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40页)虽然希腊早在五百年前已经创立了医学,可是在耶稣时代,还不曾为犹太人所知晓。关于这点,勒南(Ernest Renan)的解说很合理: {D8yqO A}  
   "YVr/u  
  「在这种知识状态里,一个超越的人,温柔地待遇着病者,用几种可感觉到的记号给病人以痊愈的保障,常是一件决胜的药品。谁敢在许多情况中,除开十分特殊化的创伤而外,病人能接触到一个稀有的人格,不胜于药物的帮助呢?」 )!FheoR  
   f[?JLp   
  某些病症,精神上的治疗往往比药物有效,这在现代医学上或精神分析心理学上,已成为不疑的事实。 SQ<{X/5  
   ep{/m-h(!_  
  除此之外,一切的奇述或神通术都是谬妄的。 I~nz~U:ak  
   DeI3(o7  
  然而,信徒们为了夸张耶稣的伟大,更加把他神通化。说他能在海面上行走,又说他用五个大饼供五千人吃饱。也许耶稣只是在浅滩上行走,于是信徒们便幻想着他能在水面上行走。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教徒犹信以为真,这何异于把一部《西游记》当成事实的记载?  }- wK  
   9zm2}6r4  
  事实上,《新约》中所描绘的耶稣,留给我们的,除了一些重要的格言外,别无他物。至于神述、神医,以及后来的复活,都是《旧约》的翻版。(《旧约》《列王纪》下第4章记载着:有人以二十个大饼供一百人吃饱。同一篇的第5章又有神人伊莱沙医治大麻疯的记录。在《列王纪》上第十七章中,有复活的神迹。) gOMy8w4>  
   p[}~Z|(  
  由于人类的愚昧,知识的浅陋,《新约》的奇述,反倒迎合了一般信徒的胃口。若果没有奇述,基督教能否如此流行于世界,是很值得划问号的。 *hh9 K  
   83VFBY2q  
  时至今日,人们的观念已大为改观。在我们这时代中,再也不可能产生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了!普遍的知识程度都在逐渐地提高中,异灵已被解释为脑神经的幻象。如果耶稣重现于世的话,他的言行即使不被警察以「谣言惑众」为由而加取缔,也会被记者采为社会版的新闻,以供匆忙的读者茶余酒后助谈的资科。 vVSf'w   
   yTf/]H]d  
z&\N^tBv  
T/:6Z  
作者:岭云关雪 回复日期:2008-4-8 14:40:50    m=a^t  
  三、耶稣的导师施洗者约翰 -1w^z`;2h  
  犹太民族处于熟带地区,暑天酷热炙人,气温经常高达四十五度。被这昏热病所迫促下的人们,不是超乎理智,便是达不到理智。再加上现实的不幸,更容易使他们在幻想中讨生活。 xl9S=^`=  
   AuY*x;~  
  他们在现实上的遭遇,真是够惨痛的。在那几百年间,犹太民族一连串的受到可怕的灾祸。整个民族在外敌追击下,流徙逃亡。纪元前586年拿布高王侵占西亚细亚,直捣耶路撒冷,将以色列人赶逐到幼发拉底河畔,达半个世纪之入。一直到波斯王国建立(纪元前539年),才允许这些被逐者重返巴勒斯坦,而回复了一个残余的民族。其后波斯帝国又被亚历山大征服,他的继承者和利亚君王想将埃及神和宙斯偶像移入以色列,而引起信佝上的剧烈冲突。后来罗马军队东征,纪元前63年占领耶路撒冷,犹太遂成为罗马的一省,不久顽强的希律成为犹太王,在往后的一百五十年中,犹太人因争取信仰的自由而被残杀的人数就超过了二十万人(参看Daniel Rops着,余先译,《历史中的耶稣》第1章第3节23页),这些牺牲者可说都是这人口稀少的民族中之精华。一个自诩为天选的民族,需要付出多大的耐性!同时又多么盼望着一个救星的降临啊! nd w&F'.r  
   a3,A_M}M'  
  就在这种清景下,在约旦河边出现了一位震动整个犹太民族的人物,他便是施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 2s}G6'xE]P  
   x+v&3YF  
  约翰身穿骆鸵毛的衣服,腰束皮带,以蝗虫野蜜为食。在沙漠中度着禁欲主义者的生活,在他那长期的隐居之后,忽然显现,如春雷一般,打破了沉默,传出犹太民族积压已久的心声: M^G9t*I  
   U|8?$/*\  
  天国近了,你们应悔改…… )5u#'5I>  
   SAE'y2B*  
  宗教并不只是外表的仪式(如牛羊的献祭与长期的斋戒),而是内心的信仰──转化而为品格的修炼与道德的实践。所有的罪行应由个人承担,自己悔改。宗教的意义,被缩限于良心的反省之上。如今,整个民族都堕落到深渊之中,这就是每个人积起来的。因而自救和救民族完全是一回事。 Z:diM$Z?7  
   Q x&7Ceu"  
  他的一言一行,迅即激起了人民无限的期待,引发了无限的幻念。使得约旦河一带的人民,如痴如狂跟随着他,而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的居民,也老远赶到贝特巴辣(Bethabara)浅滩上来,成群地包围着他,聆听着他的演说。他的每句话都铿锵有力,如铁锤般地击敲着人心: h-U]?De5\  
   qRq4PQ@  
  「斧头已经砍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px3o'lsh  
   <4CqG4}Y  
  真的,经得起砍折的人,才能完成自救的工作和承担救民族的责任。 }|)T<|Y;  
   !Z0S@]C  
  犹太民族长期地喘息于异族的统治下,他们多么盼望着一个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的来到,以重建以色列的尊威!施洗者约翰在宣道的时候,犹太人便以这种心清期待着他。而约翰的表现,使他们的期待变得更为热切。他凌厉地抨击现实政治,并且公开指摘既定权威的腐化,最后,因着他针对统治者的丑陋的私生活发动了一次最凶猛的攻击,而被捕下狱。这事的发生是由于希律王安提巴离弃发妻,与弟妇希罗底(Herodia)通奸,后来又娶她为妻。于是约翰不断地批评这宗婚姻是非法的,认为希律王必须遣去希罗底。当然,希罗氐对于约翰,恨之入骨。她只等待看一个杀害他的机会。 }0]iS8*tL  
   !vuun |  
  希律王安提巴虽然在无可容忍的愤怒中,逮捕了约翰,但他并不想刑戮约翰,因为他深怕会发生民变。同时希律王和约翰交谈之后,立刻被他那耀眼的才华迷住了。据说,这位暴君还乐于倾听他的谈论呢!然而,有一天希律王生日,便在宫殿中大摆筵席,宴会中,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前嫁所生的)表演了一个舞蹈,希律王喜欢极了,便问她最盼望的赏赐是什么,他还起誓说:「随你向我求什么,就是我国土的一半,我也必给你。」她受了母亲的暗示,便回说:「我国王把施洗者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我」。这可难为了希律王,但是他刚起过誓,而同席的人都听着,他无法推辞。一个卫兵拿看盘子去,斩了约翰的头带回来(《马可》第6章18至29节)。 >)k[085t  
   RFq=`/>dG  
  这位可敬的先知,他个人的表现成为整个犹太民族的象征:奋勇反抗,届辱被害,赎罪牺牲。 qHPinxewx  
   @VyF' ?}  
  介乎宗教和政治之间的一个庞大的运动,随着约翰的死亡而消逝。 E:[!)UG|y  
   :d~mlyFI6P  
  约翰死后,他的嫡传弟子四散。显然,这和政冶的压力不无关系。约翰虽死,他的教义却被耶稣所承袭而加以发扬光大。 %v UUx+  
   %BQ?DTtb7'  
  原来,约翰在特巴辣浅滩上宣道时,耶稣便是那广大群众之一,他从加利利远道赶来,而且还要求约翰替他施洗(既然说耶稣是天父的儿子,那末他为什么要受洗?基督既然受洗,那么他也有罪?《福音》的记载,显然不能自圆其说)。关于受洗时的清形,信徒们的记载显然不可靠。勒南曾有过如下的评述: 5acC4v!T  
   <[=[|DS l  
  「约翰的洗礼被视为福音史上的第一件事实,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或少的序篇。为着把约瑟之子的使命建立在大家承认的证言上,耶稣的弟子们还说,约翰第一次看见耶稣,就宣称耶稣是救主,而自认为是耶稣的臣属,还不配给耶稣松鞋带,又说,约翰最初曾拒绝施洗耶稣,而坚持着自己应当接受耶稣的洗礼。这都是一些言过其实的假话;约翰的最后的讯问还是带一种狐疑的口气,就可以充分地推翻这些诳语。」 % .8(R &  
   yM7FR);  
  所谓「约翰的最后的讯问」,是当他在监牢里的时候。他隐约听到耶稣的一些活动情形以及耶稣自己所宣称的使命,但约翰却无法尽信,于是派了两个门徒去探问:「那将要来到的果真是你么?或者我们还要等侯别人呢?」(《马太》第11章3节)这种带着疑惑口吻的探问,对于所谓约翰初见面时就已认定耶稣是救主而且自称不配给他松解鞋带的诳语,显然不攻自破。 V7vojm4 O  
   uWi pjxS  
  事实上,「耶稣居留在约翰身边的时候,自始至终地承认约翰是他的领袖。」勒南的描述是很近于情理的,「那时候约翰之优势是无可抗衡的,不甚著名的耶稣决不想到和约翰对敌。他只想在约翰的庇荫之下长大起来。」(勒南着《耶稣传》(雷崧生译,商务印书馆),第58页) Q |hBGH9:B  
   %&J`mq  
  诚然,在约翰的光芒照射之下,耶稣怯于发挥自己的天才。一直到约翰被囚以后,耶稣才渐潮地崭露头角。我们从他们的活动日期上便可证实这一说法: !uA'0U?ky  
   BM5)SgK  
  公元27年12月施洗者约翰开始传道。 i_nUyH%b  
  28年1月耶稣领洗 pp2 Jy{\d  
  28年5月约翰下狱 /=QsZ,~xo  
  约翰下狱后,耶稣公开传道开始。(根据Daniel Rops《历史中的耶稣》一书中所作的考证。) Sg13Dp @x  
   G0Z$p6z  
  我们可以肯定:如果约翰一直自由着,耶稣便很难摆脱他的权威的笼罩。约翰入狱被杀以后,耶稣便毫顾忌地擅用约翰成功的方式以接着他所开展的运动。 hMgk+4*  
  勒南《耶稣传》中,有一段很值得注意的叙述: ^;$9>yi1  
   AjsjYThV  
  耶稣总是太向舆论让步,而采用许多不是他专有之物。唯一的理由是这些东西能得民心。……洗礼这仪式既因为约翰之施洗而大受欢迎,耶稣也以为必得像约翰一样行事:于是他和他的门徒便都也施洗起来。无疑地,在举行洗礼的时候,他们也作过和约翰相似的说教。……耶稣以为要抓住群众,也必采用那些使约翰获得惊人的成绩之对外的形式。当耶稣在约翰被捕后再开始说教时,人们认为他一开口所说的那几个字,却正是重引着施洗者约翰常讲的一句话。约翰还有别的语句,也一字不改地被发现在耶稣的说教里。(勒南着《耶稣簿》(雷崧生译,商务印书馆),第58页) |w-s{L3@+  
   9l,8:%X_  
  我们如果将他们的教义细加分析比较,便可知道耶稣窃取于约翰的,实在不少。 2#8PM-3"  
   YVk +zt~S  
  耶稣抄袭约翰的教义,翻开《马太福音》就可看到,《马太》第3章,记载着:「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该悔改。』」(《马太》3章2节)不久,约翰被囚,「耶稣听见约翰下监,就退到加利,往迦百农里去。从那时候,耶稣就开始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4章12至17节)这是耶稣袭取约翰教言的一个明显的例证。 n.,ZgLx["  
   )&-n-m@E  
  「凡不结好果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这是约翰说的话,耶稣在登山讲道时,一字不改地沿用约翰的讲词,这在《马太》17章19节上清清楚楚的记载着。可惜约翰的事业及其教义,因着政治的压迫而散失。由于文件的散失,使我们无从全部地了解他。幸而《福音》上有一小段关于约翰的记载,虽然耶稣的门徒只是带着工具价值的观点去报导他──那便是藉约翰的声威来介绍耶稣给大众,但我们从《福音》的只字词组中仍能窥见他的教义: Psm9hP :m  
   yr)e."#S  
  (1)「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m"o=R\C  
  (2)「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路加》3章11节) a, `B.I  
  (3)「不许勒索」。(《路加》3章13节:「约翰说,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路加》3章14节) }IQ![T5  
  (4)「你们不要老对自己说,『亚伯拉罕是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上帝用石头也可以做成亚伯拉罕的子孙。」(《路加》3章8节) k8cR`5 @PK  
   1uz K(j8w  
  关于(1),即是耶稣所宣扬的「上帝之国」。 ^}kYJvqA  
  约翰鉴于现实世界中恶势力的蔓延,而善良者只有在慨叹中度日,于是约翰一手指斥着世人的罪恶,一手比划着理想的世界。约翰宣称,理想世界(天国)乃建立在人心的自省与改进之上。显然,约翰的「天国」的号召,乃是呼吁人民从事于良心道德上的改革。在这一个重要之点上,耶稣的「上帝之国」并无新意。 QRF:6bAxsL  
   X.rbJyKe  
  所不同的,便是耶稣抛开现实世界不管,而逃避到所谓「天国」的幻想领域中,而约翰则藉这一理想国为目标,而意图改革现实世界。 G$~hAZ  
   TC ;Aj|)N  
  关于(2),即是施舍的工作。约翰所提出的施舍观念,日后一再地重现于耶稣的谈话中。 Rli`]~!w  
   \\ZhM  
  关于(3),约翰教人正义,温和,诚实不欺。这也就是耶稣早期布道讲经时所微引的道德信念。 v'Up& /(  
   MW0CqMi]T  
  关于(4),这是约翰批评犹太教的代表人物,这些人仅仅因着一点血缘的关系,尸位高座,贪恋特权。约翰送把这些亚伯拉罕的子孙视为无意义的称号。约翰所批评的这一对象,也正是耶稣日后攻击的目标。 V3axwg_  
   \_+Af`  
  耶稣吸取了约翰的教义,回到加利利大肆宣扬的期间,似乎丝毫没有被「警察」麻烦过(勒南《耶稣傅》34页),这也是从他的前辈取得的教训。他闭口不谈现实政治,尽量避免触及政治的焦点。他说:「把西泽的还给西泽,把上帝的还给上帝」。认为他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这种论调却有它的危险处。「认知合法权力之记号,只须看流通着的钱币被尊的原则」,宣称「轻蔑地不加讨论地付税者便是完人」,这不啻扶植一切暴虐的政治(勒南《耶稣傅》65页)。在这里,我们预见了基督教把世界交给既成事实的绝对权力。他们对于既定权势所付出的妥协肯定,换取到不少的实利。 Rb <{o8  
   f Qw|SW  
  约翰强烈地反抗现实权势,结果英勇地遭受牺牲,而耶稣则怯于批评现实权势,得以保存了发芽播种的机会。 UYpln[S  
   y;hco  
  先前,耶稣的传道很不灵光,甚至很不受人欢迎。自从跟随约翰之后,便模仿着约翰公开演讲的教言和吸引听众的辩才。同时,还学到了一项奇特而新颖的传教形式──洗礼的仪式。单靠这项仪式(约翰除宣道外,还施洗,至少这是他个人举行的仪式。施洗者约翰自己也参与洗礼。至这一洗礼是一种声明要改过自新的标记。这仪式是有关整个道德上的改变的。浸入水中就是表示愿意悔改自己的罪过。所以这洗礼一生只行一次,谁一受洗,便开始过一个新的生活),便可吸引一大群的信男信女。 ePxf.U  
   ^(:na6C  
  由此看来,耶稣得自于约翰的,实在不少。但他除了说过一句:「凡妇人所生的人中,没有比施洗者约翰更伟大」,用以聊表谢意,此外便不再提及约翰了。当然,这时的耶稣,急于做教主。在信徒心中,除他自己之外,不宜另树偶像也。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8:59 | 27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四、自我中心主义者 C+gu'hD  
   T8vMBaU!qY  
  耶稣的整个活动可以划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内心谦逊而欢畅说教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满心自觉负了救主使命的时期。(根据卢特维克(E. Ludwig)所著「人之子」将耶稣的传教活动划分为两大时期。)第一个时期,以「登山讲道」为主要思想内容;耶稣讲解古经,阐扬前人谦逊、宽恕、怜悯、退让的德行,在这时期,耶稣表现了相当宽厚的人道主义色彩。但是等到第二时期──发表他自己成熟思想的时期,他那激热的性格就完全突现出来了。这时,他不再是一位温和的伦理家,他刻意打破家庭的局限,极力使儿女突破伦常的范限。他卷入了倨傲的激清中。这时,他已不再是一位和悦的道德大师,而成为一个狂信者。 4Q\~l(  
   hiaTJE|J?  
  现在,让我们先从耶稣的「登山讲道」说起。 Bv`3T Af2  
   &<C&(g{Z  
  耶稣离开家乡拿撒勒,游于迦百农(Capernaum)一带。迦百农是加利利海(The Sea of Galilee)北岸的一个港口,环境十分优美。在那青山绿水之间,耶稣开始布道传教。他以浅显的教义讲解古经,并且宣说一些适合于当地居民智力的教言。 S_Vquw(+  
   JZ-M<rcC  
  有一天,他登上提比利亚湖边的一个小山岗上,向群众们说教,这便是有名的「登山讲道」(《马太》5章至7章)。「登山讲道」的内容以道德诫律为主,引述古训,并发挥自己的见解。在这里,耶稣晓喻人们: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背誓,不可伦盗,要行施舍。当然这不是耶稣的思想。这些格言前人已反复再三地讲过了的。(「不可杀人」,见于《出埃及记》二十章13节;「不可奸淫」,见于《出埃及记》20章13节和《申命记》5章17节「不可背誓」,见于《利未记》19章12节;「不可偷盗」见于《出埃及记》20章15节和《利末记》19章11节)而耶稣只不过给这些格言谱上一个动人的音调。 a0  w  
   6<UI%X  
  但是无可否认的,耶稣在讲解经文时,渗入了自己的意见。比如在讨论对仇敌的态度时,他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1GIiP-U  
   .r@'9W^8  
  你们听过有这样的吩咐,「以眼里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5章38节至39节) u?8e>a  
   b*< *,Ds/G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要爱你们的仇敌。(《马太》5章43节) !i=k=l=  
   '9 <APUyu  
  耶稣的性格爱往极端的方向走(往后看更可了解他这种性格)。他对于一样事情的看法或评价,不是站在这一个极端,便是站在另一个极端,很少居于中间的立场。 2K2jko9'a  
   T9gQq 7(l  
  由于耶稣这种个性,所以往往有惊人之语:「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话初听起来像是耸人听闻,然而这却是伟大的和平主义的呼声,只是这种呼声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彻底的姑息主义。而它超出人性的范围太远了,以至于成为无法实践的空言。 l,Ixz1S3e  
   iHyA;'!Os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从某个观点看来,这并非美德。一方面猎取了「宽大容忍」的美名,另方面却纵容对方,给予他制造罪恶的机会,而使之陷于不义的境地。 Js !Zk\O  
   `Y7&}/OM  
  耶稣说:「爱你们的仇敌。」这伟大的博爱精神是多么感人啊!然而,耶稣本人对于敌对者或不同意见的人所表现的不容忍态度,完全否定了这种宽大的精神。 e1K{*h  
   .PJ_1  
  耶稣要大家反抗自己的父母。无论父母是哪一类型的敌人,一概要以「反抗」的态度去对付。一个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会去爱他的仇敌呢? }5ONDg(I~  
   , p r ",=  
  耶稣对待自己母亲的态度也是如此!他母亲有一回去看他,他漠然地说:「妇人,我与你有甚么相干?」(《约翰》2章4节)耶稣令人困惑地鄙弃自己的母亲,而不把她视作「仇敌」去爱她! wW^3/  
   GoKMi[b  
  耶稣叫他的门徒出外传道,告诉他们:「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马太》10章14节)一种报复的心念,充塞于内,溢于言表。 1 BVpv7@  
   T<ekDhlr  
  耶稣在《路加》19章27节中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罢。」「爱仇敌」变成了「杀仇敌」。慈心爱意,已全然忘记。 GSg/I.)S  
   F}#=qBa[  
  在「登山讲道」中,耶稣又说: YZ+<+`Mz<  
   {7o|*M  
  「有求的,就给他。」(《马太》5章42节) e+O0l  
   _l.kbfp@  
  「祈求,就给你们;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7章7节) !rgdOlTR^  
  然而,耶稣在童女打灯的比喻中宣说,家主关上门对外面叩门的人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25章12节) 0CUUgwA /  
   ed7Hz#Qc  
  许多格言是好的,却自始至终未曾为耶稣本人所实践。 ZD]5"oHY  
   A*hc w  
  「登山讲道」的要义,该算是耶稣初期的教言。在这初期的教言中,耶稣所做的是一种阐述的工作,所以有许多思想并不属于他自己的。也许这时他自己的思想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也许他在没有取得众信以前不便急于表露自己。等到时机成熟时,他便扬弃古经,而另创新意。所以他说:「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马太》9章16节) |Ok1E  
   NU|T`gP  
  「登山讲道」以后,耶稣的思想渐渐成熟,或者更恰切地说,他渐渐地发表他已成熟的思想。这时,他的徒众渐渐地多起来,他的徒众愈多,自我肯定性愈强,自我肯定性愈强,则愈趋于独断。独断与恨意,使他作这种爆炸性的宣言: Nc:>]  
   WqRg/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写我来是使儿子反抗父亲,女儿反抗母亲,媳妇反抗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10章34至36节) (g]J hG  
   i6h , Aw3  
  这宣言足使全世界的伦理家心惊胆战!也使一些大叛逆者黯然失色! qnR{'d  
   B (dq$+4  
  原来耶稣的来到,是要人「动刀兵」,使儿子反抗父亲,女儿反抗母亲。做耶稣的门徒,「自己家里的人」都要变成「仇敌」。家庭之爱,必须毫不留情地摧毁,为了追求某种空幻的意念,必须他人离间骨肉之亲。做耶稣的门徒,既然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要反对,又何必去爱自己的敌人泥! X2p9KC  
   4*9:  
  由于这种思想的传播,将不容忍的态度带到世界上来。 *1;}c z  
   P(za8l>  
  有一次,一个门徒的父亲死了,那门徒便对耶稣说:「夫子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马太》8章21节)也许耶稣自幼便缺乏父母之爱,一种异常的心理有意无意地从他的内心迸发出来。对于伦常关系的观念,耶稣费尽心力地要加以破除,并加以混淆。 ~4+=C\r  
   l]o&D))R  
  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天上的父。(《马太》23章9节) &/A?*2  
   /S+gh;2OC  
  耶稣不仅刻意要击破伦常关系,而且更不遗余力地要摧毁伦常之爱。他猛烈地宣称: c~+l|r=u?  
   I- X|-  
  「兄弟要陷害兄弟,而置之死地,父亲要抛弃儿子,而置之死地。儿女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马太》10章20节) .pQ4#AJ  
   mam2]St"  
  这真骇人听闻!他还鼓动门徒说: Af>Ho"i  
  「谁来就我,而不憎恨他父母妻子,兄弟姊妹,也不憎恨他自己的生命,便不能做我的门徒。」(《路加》14章26节) 38T2IN  
   gyW##M@{  
  耶稣要大家无情地破坏家庭之爱,无情地进行家庭纠纷,以跟随他。他的苛求是无限度的。他忽视了人性的界限,他要别人无条件地为他生活,他要别人除了爱他以外,不得再爱第二个人。这是极端的自我中心。 O)!MWmr  
   q@x{6zj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14章6节) rTjV/~  
   9L'R;H?L  
  这是轻狂型(The Hypomaniac)的人物的论调。耶稣处处忘不了自己: d`;_~{sleR  
   Pz1[ b$%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归我。」(《约翰》12章32节) +9mnxU>  
   \f_YJit  
  耶稣在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维持门徒的狂热中,不自觉地到达了一种激扬的状态。他急于标榜自己,排斥他人: D=nuK25  
   Ue <Y ~A  
  「我就是羊的门,凡在我之前来的,都是贼和强盗。」(《约翰》10章8节) wDV%.Cc  
   IU`&h2KZ.  
  一种自我重要感,使耶稣有意无意地贬抑别人,以抬高自己。并且,这种自我重至要感使他觉得别人为他的牺牲是件光荣的事情: TY3WP$u  
   ',yY  
  「当你们为了我而遭受侮辱、逼迫、以及各种的毁谤,你们是多么的幸福呀!」(《马太》5章11节) ,#42ebGHR  
   jnuovM!x~  
  这是一种最重的虐待狂的念头!其有自大狂的人,也必定由一己的好恶来行事。 f|1GlUA{t  
   sCFqz[I  
  因而,凡顺我者昌: RvF6bIqo  
   cM;& $IjCt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约翰》15章10节) 8*^Q#;^~99  
   /CAi%UH,F  
  凡逆我者亡: #eT{?_wM  
   FXPw 5  
  「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16章16节) Ncu\;K\N  
   =kUN ^hb  
  「你们这些被诅咒的人,离开我,进入永恒的火坑去。」(《马太》25章41节) u"\HBbBx  
   )0P>o]fWI  
  (这教义到了中世纪时,成长为一种极残忍的理论。) dM(}1%2  
   F~dq7 AS  
  在耶稣的思想中,顺从是第一要事,而逆命是第一的坏事。因此,对于他,是非善恶全都靠顺逆来订标准。(这成为基督教牢不可破的基本信念。中世纪的教会,对于不德之事为什么会层出不穷,对于知识为什么会多方阻碍,从这里不难找到它们的原因了。) F.b;O :  
   耶稣既然根据顺逆来判断是非好坏,他自然也会依据顺逆来划分敌我: 0FF x  
  「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马太》12章30节) ui,#AZQ#{4  
  耶稣不惜犯了「非黑即白」的谬误,把那些和他意见不同的人,一概视为敌人。对待敌人,则毫不宽恕地一起送到地狱里去。 k 4+F  
   PYl(~Vac  
  从耶稣不断的自我肯定和排他的言论中,他那暴烈的个性完全表露无遗。他的教义,也愈发成为他个人人格的表现。 V Z[[zYe  
   dD3I.?DY  
  耶稣的性格和他的言论何以会走向窄谷呢?原来这和他的境遇有关:在加利利的初期,耶稣表现着一片柔和的光彩,他的心境,明朗而欣喜。在弟子的崇拜与听众的呼拥声中,得到不少精神的安慰,(从耶稣的出身和教养上,我们不难推想他有很深的自卑感,所以他除了不断地自我肯定之外,还特别需要旁人的夸誉。比如彼得认他为「基督」,他兴奋得奖称彼得:「西门巴乔纳,你是一个有福的人。」(《马太》16章19节))因而这时的教言充满了平和宽厚的色彩。耶稣在加利利的事业,虽然一帆风顺,但是在广大的世界中比较起来,这仍算不得什么!(耶稣在加利利传道将近有一年的光景。加利利的范围,还不及中国一个县那么大(加利利东西阔约410公里,南北长810公里)。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僻壤里,只要有至一点骚动的事情发生,就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如要完成「神圣的使命」,必须向加利利以外的地区进军,而当时犹太省是保存信仰的堡垒,耶稣要想实现他梦想中的使命,当然非到耶路撒冷不可。 f_r1(o 5:Y  
   sV/#P<9  
  在加利利那落后的小天地里,耶稣颇受村民的欢迎,但是到了犹太省以后,他开始尝到苦果。这里的人民,知识水平较高,见闻较广,许多令乡下人感到神奇古怪的事情,他们都司空见惯了。犹太省人传统性地轻视加利利人,嘲笑他们说话的腔调土里土气,蔑视他们对摩西法典没有精细的研究。这种顽强的地域观念和教派成见,成为耶稣无法克除的障碍。在那里,耶稣的神迹不再吸引那些城市人,由于他的言行之奇异,常常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耶稣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他越受挫,他的反击性也越强。渐渐地,他卷入了激情的游涡中,他展开了一连串的攻击。有一次耶稣侮辱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几乎遭受群众的殴打(《约翰》8章56至59节)。耶稣恼怒异常,诅咒他们说: ;9pOtr  
   O>z M(I+p  
  「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马太》23章33节) \ qc 8;"@  
   YB h :  
  耶稣的情绪愈趋于躁急,则其所产生的教义也愈流于褊狭。 8]Xwj].^C  
   fMn7E8.  
  在传道的初期,耶稣还温和地向他的门徒说:「你们祈求,就给你。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现在,他却讲述童女打灯的比喻(《马太》25章1至12节):天国好比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她们叩门祈求:「主啊!主啊!给我开门,主人却回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天国之门,变得如此地狭窄。 L\8 tqy.  
   h:3`e`J<h  
  接着耶稣又讲「娶亲筵席」的比喻(《马太》22章1至3节):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的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于是王叫使唤的人:「捆起他的手脚,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让他在那里哀哭切齿。」这个比喻,不仅显示着天国之门的狭窄,而且还暴露了天国内部的凶狠。 DT_HG|  
   C G~ )`  
  天国的思想渐渐变质了。耶稣还构绘「世界末日」的景象来威吓人众。 AfG!(AF`  
   ;SF0}51  
  耶稣在犹太省的传道事业之受挫,遂在一股强烈的报复心理的促动下,心中浮起了一幅「世界末日」的图像: CE>RAerY  
   :Xv3< rS<  
  「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马太》24章9节) &>Q_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屋顶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哺乳婴儿的有祸了!(《马太》24章16节) N0h"EV[  
  「那时,日头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劫都要震动。(《马可》33章24节) &_ Ewu@4  
  「那时,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地要大大震动,多处必有饿荒瘟疫,又有可怕的异象。」(《路加》21章10节) R/M:~h~F!  
   ]BU,*YaB  
  在这严重可怕的预言中,我们听不出丝毫爱的声音。 @4 m_\]Wy  
   MPMJkL$F^  
  耶稣还宣说着,在「末日」来临时,需要经过一番公审: inavi5.  
   KE+y'j#C3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的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收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地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永火里去。」(《马太》25章31至41节) L=Q- r[  
   qx<`Kc4  
  在这幻象的景象中,耶稣获得情绪的满足。然而他的天国思想已经完全变质。在加利利的时候,他宣扬一个内在的天国。(《路加》8章50节:「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 W$@q ~/E  
   3ryIXC\v  
  天国的景象充满了一种森严感,而地狱的描绘更是令人生畏──在那里,烈火将永不止熄,毒虫永不死亡。 \Nu(+G?e  
  耶稣所提倡的地狱观念(地狱观念实是一种残忍的报复心理所形成的。关于地狱观念的形成,罗素有所评论,他说:「在我看来,耶稣的德行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便是他相信地狱。我以为较有人性的人,都不会相信永恒的惩罚。然而根据福音的记载,耶稣却相信永恒的惩罚,你可以一再的发现他忿恨的攻击那些不听他的教条的人──这种态度和一般教士并没有分别,但是对于一个超凡的人来说,就未免太差劲了。比如你在苏格拉底身上,就丝毫找不出这样的恐吓态度。他对于不信他的人,总是温和而恳切的接近他们。我以为一个圣者本该如此,而不应该愤怒用事。在福音上可以看到基督说,『你这罪人,你世世代代都是罪恶的,你怎能逃避地狱的惩罚!』这便是对那些不相信他的人所说的话。我不相信一个仁慈的人会把恐吓带给世界。还有一节关于山羊与绵羊的故事;耶稣分辨山羊和绵羊,他对山羊说:『离开我,你将被诅咒,跌入永恒之火中。』接着他又说:『如果你有一只手犯了罪,砍下来;因为有一只手进入天国总比两只手在地狱里好得多。在那里永恒之火将不灭,神威将这火不灭。』他一再重复这种说法。我得说,所有这种关于地狱之火的惩罚都是残忍的。这种教条将残忍永远带给世界,使这世界永远遭受折磨。」(引自罗素所著《为什么我不是个基督徒》英交本第17页)),完全是一种复仇式的惩罚的信仰。 MN|y5w}$u  
   dWE[*a\g  
  耶稣这种偏急心理,不仅施之于他不喜欢的人,同时他也施之于动植物。比如有一节寓言说,他从人的身上赶出魔鬼而投入猪群,让猪冲下山崖,窜入海里淹死(《马太》8章32节)。这样对于猪就不是仁慈的了(这个猪群共有两千头猪,耶稣还涉嫌无故「毁弃损坏」他人之财产)。假如他有这种大能,他尽可把魔鬼消除掉,为什么要无辜的猪来代罪呢?又如诅咒无花果的怪事(耶稣有一天早晨从伯大尼(Bethany)回耶路撒冷,在半路上肚子饿了,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但在树上找不着什么,大所失望,于是便咒说:「从今以后,令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见《马太》21章19至19节),真使人困惑。因为那并不是结果子的季节,怎能有理由诅咒树呢? S=^yJ6 xJ  
   FfN==2:b  
  假如《福音》书对于耶稣的记载是无误的话,在他的身上,便很难嗅出「博爱」的精神了。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9:00 | 28 楼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五、犹大的烦恼 d:O>--$_tw  
   HFBGM\R02  
  犹大(Jadas)的情形,使所有《圣经》的诠释家都感到困感。照《福音》的解释,犹大背弃耶稣的动机是贪婪。然而贪婪并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如果说犹大仅仅为了「三十块钱」(《马太》26章15节)就做出这种背义的行为,那是不近情理的事。 5.#r\' Z#  
   B5u0 6O  
  关于这一点,勒南也认为《福音》的说法未尽可信,他说:「《福音》认为贪婪是犹大犯罪的动机,但是贪婪不足以解释这一切。因为一个司库者知道了领袖之死,他将忍受的会是甚么损失,却愿意因为一个很小额的金贱,换去他的地位能给他的利益,那是不近情理的。」(勒南:《耶稣传》雷崧生译,商务版)  Z $Ynar  
   h{S';/=8  
  甚至于Daniel Rops在他那本歌功颂德的《历史中的耶稣》里,也说过这样的话:「从钱柜里偷钱,比把老师出卖而只得这一笔小小的款子,不是好处还得多一点吗?」(戴业劳著、余先译:《历史中的耶稣》卷3《面向死亡》第420页) dC_L~ }=  
   >fI<g8N D  
  真的,犹大是管公库的,如果他卷款而逃,数目也可能不少吧!何况他不惜放弃手艺、抛开家产而跟随耶稣,难道就是为了这「三十块钱」的酬劳吗? f .rz2)o  
   H=z@!rJc.  
  贪婪既不是犹大出卖耶稣的一个合理的理由,那末为的是甚么呢?现在我们无妨从一个较合乎情理的观点,作如下推测: Q <EFd   
   Q3\j4;jI(  
  犹大处于一个多难的时代。他的同胞数百年来饱经忧患,如今复受罗马铁蹄蹂躏;在他那时代,外遇强敌欺压,内遭希律剥削。因而企求「弥赛亚」的心念愈为急切。施洗者约翰的呼声,振奋人心;他那果敢的行为,使大家以为期望中的「弥赛亚」来临了!然而曾几何时,约翰被戮。他的死,使无数人的热望随之破灭,而一个即将掀起的大运动,也跟着就要烟消云散!就在这时候,耶稣,这一位受过约翰洗礼的门徒,披着约翰的外衣来到众人面前。许多人都以为耶稣的出现乃是继承约翰的遗志,于是对于约翰所投寄的那股热望便不期然地转移到耶稣的身上。好些从前跟随约翰左右的人,现在投奔到耶稣的身边。犹大就在这个时候,离家背井,跑了出来。也许他最初是打算跟从约翰而不是耶稣,因为施洗者的言论比这拿撒勒人的说教,对他更相投。然而约翰刚死,而人们说:耶稣就是复活的约翰(有人还以为耶稣就是复活的约翰。(《马太》40章16节)。于是犹大跟随了耶稣。 ox] LlRK  
   too=+'<N</  
  这时跟随耶稣的门徒大多有热衷于政治的习性,犹大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位。 s d>&6 R^  
   gQgG_&xkC  
  犹大是那些门徒中唯一不是加利利地方的人。他的家乡位于耶路撒冷南边的加略。他的同伴都是狭僻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比起他们,犹大的见闻要广博得多。显然他还很有实际的才干,所以很快地取得了耶稣的信任而请他掌管大众财务的工作。 cUaLv1:HI  
   s"p}>BjMIC  
  具有实际头脑的犹大,他所希望的就是建立一个地上的王国。对于空洞的天国,他的兴趣并不浓厚。他一心一意地盼望着能在耶稣的群众中寻找行动的力量。 Gk*Mx6|N  
   LC K   
  在那加利利的山岗上,一群狂热者呼拥着耶稣。然而,每一次当激昂的群情达到高潮而行将引发一项运动时,耶稣就很巧妙地使它消失于无形,并将群众的注意力转到另一个方向。这很使犹大感到失望。 zF.rsNY  
   RS#)uC5/%  
  有一次,在提比利亚湖畔的小山上,人群涌向耶稣,盛况空前。这一次的聚会,最少有五千人左右。据说,耶稣还在这场合里显了一下神通(见《约翰》6章分饼给五千人吃饱)。就在这时候,「弥赛亚」的形象泛起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这该是解救同胞于浩劫的时候。耶稣责无旁贷,大家期望他。 M ZZ4  
  于是,群情激昂,欲拥耶稣为王。 q/Ba#?sen  
  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g1JD8~a  
  犹大满怀兴奋之情,注视着下一个步骤之开展。 Q1IN@Db}y  
  就在这剎那,耶稣仓惶地从山后的荆棘丛中辟开一条小径遁溜而去。 \f1r/e(G|  
   R:x4j#(  
  欢呼的高声顿时消失于冷漠的空气中。群众如同自梦中猛然惊醒。在一张张激动的脸唇上抽搐着的筋肉,剎时松弛而垂挂了下来。继之,冷语四起……口的巨人,手的懦夫…… @3c5"  
  此刻,犹大发觉他对于耶稣那份原有的崇拜感顿然萎缩了下来。 V"*|`z)  
   -7*,}xV  
  第二天,耶稣出现于颓唐的门徒面前,作了一番冗长的精神讲话: $[}31=0  
  「我就是生命的粮……」 o8BbSZVu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米粮。」 %+i g7a: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米粮,吃了它,就可以永远活着,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叫他复活。」 ]y@9 z b  
  (《约翰》6章50至56节) ;#P@(ZVT  
   mfQQ<Q@  
  耶稣不惮厌烦地作这种无谓的自我肯定,使好些门徒听得乏味。有些直性子的,当下就批评说:「这是很难入耳的话,谁能听它呢?」 RD_&m?d  
   nM34zVy  
  许多门徒原是为了满足世俗的野心而跟随他的。然而在行动的世界里,耶稣彻头彻尾是一个畏缩者。现在又说出这一席「形而上」的话语。他们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见《约翰》6章66节(「从此他们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hjvJryw  
  耶稣眼看门徒一个个的背弃他,有好些平时表现得忠心耿耿的,这时也掉头而去。耶稣心慌了,回过头来,望着那一堆逗留着的门徒,哀声地间说:「你们也要去吗?」忠贞的彼得坚定地回说:「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qj @y'1\  
  彼得的保证,耶稣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经上还写着这样的几句文字: ]T}G-  
  耶稣说:「我不是挑选了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魔鬼,」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 '0GCaL*Sd  
   @>B#2t&  
  在犹大的心中,可能这时已经有了背叛的意思。他之跟随耶稣,只是希望地上的光荣胜利,对于耶稣那套「云雾哲学」,他是很鄙弃的。耶稣平日倒很欣赏他,正因此,犹大或许碍于情面而不便在耶稣窘困时离弃他。 G/J5aj[  
  然而犹大之离弃耶稣,只是迟早的问题罢了!这位师傅往后一连串的言行中,都只有使犹大深信跟随他是无意义的。 1Z6<W~,1OM  
  众门徒的离心连动之后,耶稣也许在加利利待得没趣了,也许为了一种使命感的逼迫,于是他走向耶路撒冷。 NZ/gp"D?  
   |8 c3%jve  
  到了耶路撒冷,耶稣反复地向听众重弹老调: JGX E{FT  
  「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他。我却认识他。因为我是从他来的,他也是差了我来。」(《约翰》7章29节) 4K[E3aA  
  「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同上7章33节) mEv<r6qDT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我知这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同上8章12至14节) Bjq1za  
  「我本是出于上帝,也是从上帝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同上8章42节) [94A?pn[z  
  犹太人都说,他是被鬼附着的(见《约翰》7章20节与8章48节)。还有人说,他是「疯了」(《约翰》10章20节)。 q|b#=Af]g  
   %N7b XKDP  
  这时的犹大,心里作何感想?……即使耶稣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又有甚么意义?即使耶稣是上帝差来的,又能怎么样?地上的苦难都解决不了,又何待于空洞的天国?这些日来,他表现了甚么?……犹大的问号逐渐地扩展开来,牢固地框在他心中泛起的耶稣之形象上。 >K1)XP  
  管账的犹大是很实际的,他一向不喜欢空谈,他只从实际的行动中求取验证。耶稣的一番metaphysical words,在他听来是何等的meaningless!而他的行为表现则更使他失望。 |sMRIW,P  
   'U.)f@L#w  
  在耶稣一连串的自我表扬的言论中,触犯了众怒。事情的发生,只因为耶稣说了一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翰》8章58节)听众认为有辱他们的祖宗,大家愤愤地捡起石头要打他。耶稣夺门而逃。那副狼狈的样子,和他刚才在自我表扬时的那股昂然神态,真是判如两人。这种尴尬的神情,犹大看了,委实很难过。 =21$U[  
   21bvSK  
  正当耶稣在公众地方愈来愈难以维持地位的时候,一个虔信的妇女对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 EeG7 %S 5(  
   w&hgJ  
  这是在逾越节的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在餐席上,有一个叫马利亚的妇人,拿着一个玉瓶,里面装满了极珍贵的香膏,平常使用时只倒一、二滴就够了,她却击破瓶嘴,把一瓶香膏全浇在耶稣的头上。门徒都为这种挥霍之举而感不悦,犹大更是愤然作色,带着谴责的口吻说: cKdn3 2Y4  
  「为甚么不把这香膏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约翰》12章5节) d }=fJ  
  耶稣回说:「随她吧!为甚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 v{Al>v}}n  
   "}!|V)K  
  犹大对于这种徒具虚文的糜费行为已经感到惜忍万分,而耶稣的回话,使得犹大内心剩余的一丝崇敬感全然破灭。他悔恨极了,犹如蒙受欺骗的悔恨。他不禁暗自忖度着:「原来将自己这般神圣化的人物,只是一张外皮而已!我为了实现某种理想的精神生活,忍心离开妻子,放弃事业;我们苦心孤诣地为穷人募钱,想不到……。」 LdwWB `L  
   pYa8iQ`6U;  
  一个爱慕虚荣的形象在犹大心中膨胀开来。 ('xIFi  
   J:Ea|tXK^  
  正当犹大被破灭感所笼罩的时候,多疑的耶稣已经看出犹大对他的不满,遂当众指称他的背叛。 ^90';ACFy  
  「好吧」犹大心里想着:「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你吧!」 L3GA]TIf  
  从此,犹大受到世世代代基督徒的咒骂。 j uG?kL.  
   H=9kDP${  
  即使犹大是万恶之首,耶稣也并非全无责任。犹大果真如《福音》上所说的那般卑劣,怎能把他留在身边整整达两年之久呢?犹大的行为,岂非耶稣身教与言教的「成果」! #(F/P!qk  
   Wf/r@/ q  
  根据圣经的另一个说法:上帝令撒旦进入犹大心中,以完成耶稣赎罪的使命。照这样说来,犹大不过是上帝所导演的一幕悲剧中所充当的一名反派演员而已。他忠实地完成了上帝交给他的任务,按理说来,这位称职的演员,不但无过,且有功于上帝哩!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5-23 19:00 | 29 楼
«12 3 4» Pages: ( 3/4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