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德庵历史】 【妙德庵点滴】 【妙德庵现状】【 高僧大德 】 【 住持简介 】 【 佛事活动 】 【 联系方式 】【妙德庵学习】【 最新动态
妙德庵历史
more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有一个山奇水秀、清静幽雅的好去处,她就是——妙德庵。妙德庵初称古弥陀痷,又更名法云痷,后称妙德庵,沿用至今。

    妙德庵位于北台南麓紫霞谷,北有龙门,下有留云石,“云出为雨,云入为霁”,为五台山一大奇观。门侧有金沙泉,清冽甘甜,汲之不竭,为清水河源头之一。

    因在中台和北台的山脚下(台怀镇北约4公里),是步行朝北台、中台、澡浴池、西台的必经之地。且它紧临北台有名的龙山掌,东面隔河与宝华寺相望,北上2公里是闻名的文殊圣迹澡浴池,西南不远处还有妙德庵五百比丘尼圣僧塔,实为一个人文景观交汇,颇具深山古韵的游览胜地。明代四大高僧曾在此深居修习,又给这里抹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由台怀镇到妙德庵经广化寺、普寿寺,然后取道东庄村,再经草地、曲级坡、阳坡道,一路走来,奇山满目,花香鸟语,大山深沟与清水河的流响,让人心动不已。

    相传,妙德庵在北魏时就有寺庙建筑,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是于明代建寺。万历三年(1575年)的正月,一代名僧憨山大师相偕妙峰祖师同抵五台山,塔院寺主持大方为其“卜居北台龙门,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以居之”,名曰妙德庵,为五台山“最幽峻处”。妙德庵是憨山大师的禅悟之处,也是他刺血和金、妙峰大师刺舌血和墨写《华严经》处,莲池大师于万历四年(1579年)也来此居住数日,三位高僧日夜切磋佛法,登顶观看佛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紫柏大师于万历十七年(1589)在此开刻《嘉兴藏》,妙德庵不愧为一地灵人杰的形胜之地。

    李太后曾舍钱重建,万历皇帝亲题门额,成为当时五台山的最大常处之一。妙德庵的古刹旧貌,今人记忆犹新。明版本的五台册全图描绘了360座寺庙,妙德庵是当时的最大处,占地面积达40余亩,山门庄严,殿宇恢弘。据说当时的妙德庵,殿堂庄严宏大,香火十分兴盛。从万历年间留存下来的“皇帝万岁”石碑看,说明万历皇朝对妙德庵的恩宠。

    清时康、乾两帝多次朝台,妙德庵是他们的必到之处。康熙曾赐匾云:“香阁慈云”、“松风水月”。乾隆皇帝则题联云:“月至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缘空”,均证实了妙德庵在明清之际,是一处不同寻常的道场。迄今保存完整的书有“龙门”字样的龙门奇石,史料载为著名高僧顺安和尚亲题,妙峰法师刺指血泥而所书,此石近几年已由台怀镇政府从妙德庵运至五爷庙前八角亭,作为台怀镇的自然景观供大家赏析。妙德庵三尊明代脱砂佛像(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也运至万佛阁(今五爷庙后殿中)供十方信士顶礼合十。

    可惜,这样一座沿袭了近千年的庄严道场,竟毁于一旦,但那些依稀可见的碑石、墓塔,时常从废墟中出土台基,柱础似乎一直在静静地诉说着岁月赋予妙德庵的厚重的文化底色与深刻的历史印记……

    1996年秋季,圣莲法师发愿恢复妙德庵,圣莲法师1935年出生于黑龙江,初来修复古刹时,生活极端清贫,她与两位徒弟食菜叶,挖野苣,每日一餐,过午不食。尽管如此,邻近村庄建校修路或者遇到灾年,她还要挤出一点资金给予帮助。在她的诚心感召下,沈阳居士出资帮助村里拓宽平整了4公里的道路,从此游客信众由台怀镇到妙德庵之路变得十分通畅。

    现在的妙德庵,仍然百废待兴。2005年,圣慧法师从普寿寺入住妙德庵,挑起了重建寺庙的重任。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净土为归,戒律为行,并且坚持边恢复寺院,边进行正常的佛教生活,最近几年,夏天安居时人数可达五六十人,参加法会的人数达几百人,使一个古老的道场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备注:所有历史记载来自五台山《清凉山志》)